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共享单车
上周日下午14:00,应孩子班主任老师的要求,我到学校开家长会。周末天气不算太热,学校离家的路程也不算远,于是我决定放弃开车,绿色出行^0^。去的时候乘坐的是今年沈城刚刚更换的电动公交车(好像是双动力),回来时,我则第一次体验了共享单车(骑的是摩拜单车)。
共享单车,对于中国一线城市和二线中心城市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啥新鲜事物了。共享单车进入沈城的时间相比一线是要晚一些时间的,并且最初只有绿色的酷奇单车一种,直到今年年初ofo、摩拜相继开始在这里投放,共享单车出行才逐渐在沈城的年轻人中间流行开来。不过,和一线城市重点地区(比如北京的清华园门口)的单车“车满为患”相比,二线城市的单车投放量还显不足,依旧是供不应求。
一、骑行体验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未体验过共享单车有几方面原因:
- 上下班路程较长,一直开车;
- 和孩子一起出去游玩时,共享单车又无法满足我带娃的需求;
- 最初在沈城投放的酷骑单车样子太丑,实在激发不出来我的骑行愿望^0^;
- 在北京、上海等单车发达的城市出差或游玩时,因环境陌生,路线不熟悉,单车无法满足。
于是“拖延”至今才有了我的第一次共享单车处女骑。沈城这边摩拜和ofo几乎同时进入,但从可以直接看到、感觉到的情况来看,摩拜的投放量和受欢迎程度似乎要多于ofo,街面上骑行摩拜的数量几乎与具有先发优势的酷骑相当了。我选择了摩拜。这次骑行的总体情况如下图:
下面简单说说骑行的体验!
关于车:
- 喜欢ofo的颜色,但却喜欢mobike相对更为小巧的车辆设计以及细节;
- 开锁还是较快的,10多s吧。中间提示我:把蓝牙打开,会更快,不知为何;
- 车的制动系统很灵敏,一按就有,这个对于骑车安全非常重要;
- 车的确很沉,上坡费力。估计和车所使用的金属材质有关,估计也和采用实心的、非充气车胎有关;
- 车座十分不舒服,骑行一段时间后,就感觉屁股疼;
- 由于采用了实心胎,所以路感明显,减震变差,路况差之时,颠簸感强烈;
- 车铃铛的设计非常赞,十分易用,铃声较大,对骑行安全有益。
关于路:
- 不骑车不知道,自行车道、行人道被机动车占用严重;
- 并不是所有路都有自行车道规划,自行车与行人共享道路有安全隐患;
- 在仅有机动车道的路段,骑自行车是十分危险的;
- 前一段自行车道与下一段自行车道接驳处的细节处理并不一致:有些地方设计了上下缓坡;有些地方干脆就得骑行者自己上下“台阶”。
关于人:
- 骑行主力依旧是中青年。经过一次骑行后,发现在大城市的马路上骑行还是有很多风险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即便身体健康,身体倍棒的)最好不要骑车出行,还是老老实实地坐公交、地铁吧;
- 用共享单车让孩子学车的也不少,这个真该提醒那些家长:慎重、危险,无保障。尤其是那些让孩子在自行车道甚至是机动车道上学车的家长;
- 很多人把车一直骑到小区里自己家的单元门门口,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样一来在小区外找单车的人由于无法进入小区,而无法骑行,导致资源浪费。尤其是夜间。记得上个月大半夜从火车车站出来,本想找辆单车骑行回家,结果按照GPS上的位置寻找,车都在封闭小区里面(前提是这里投放的单车还很少),害得我白白走了近1km的路,最后还是打车回家的;
- 大多数人还是非常自觉的。比如:在我们小区门口不干扰行人、车辆正常通行的空闲区且便于取车的地方,就规整地停放着一排单车,这显然是周围居民的自觉行为。即便是放在小区里,也自觉停放在非机动车停车处。
二、骑后感想
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的这一年多,围绕着共享单车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恶意破坏单车事件”,针对这些事件,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照妖镜论”:“国民素质照妖镜”、“人性照妖镜”、“社会照妖镜”等。中国社会正在处于从发展到发达的转型期。国民的素质自然也是处在一个上升期。若非要将当前国民素质平均水平与那些有着几百年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欧美国家相比,自然还有差距,况且欧美国家国民素质就真的就那么高么?
就共享单车的用户群体而言,绝大多数骑行者都是能自律的,少部分人的低素质行为是难以撼动主流正能量的。
另外,从新生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混乱无序”到“合理有序”,再到“优化升级”需要一个过程。移动支付、滴滴出行又有哪个不是如此的呢?和移动支付等类似,共享单车也开始逐渐倒逼政府在规划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时,切实将单车出行的需求重点考虑进去了,设计和实施合理且安全的自行车车道,甚至是自行车高速路(据说北京已考虑试点)。
中国的共享单车虽然概念来自国外,但中国目前应该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是中国又一项可能值得国外友人“羡慕”的生活便利服务(其他两项:高铁、移动支付)。
三、共享单车的前景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便民的行业服务刚刚起步,还处于其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已经开始接受并适应拥有共享单车服务的生活了。但随着人们对共享单车概念理解的深入,必将对单车行业提出更进一步的需求:
- 车的舒适性需进一步改善
现在的单车服务仅是满足了用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需求,算是“温饱”阶段。就如我上面骑行体验的那样,当前的单车在骑行舒适度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车身重量、座椅舒适度、骑行安全等都将是单车服务公司重点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 骑行者需求细分和差异化
需求细分和差异化是单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如现在黄金单车、巨无霸单车(宽胎、带变速器)的出现恰是这方面的试水。将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区域特色(比如寒冷的东北地区)、不同经济特点区域(比如热门旅游城市)、不同人群必将推出细分的单车服务,以满足差异化的用户群体需求。
- 车辆投放的进一步合理和均衡
一面“车满为患”,一面“车可罗雀”,一个城区单车实时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此“怪现象”,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单车服务公司在设备和算法方面的逐步改进,通过算法对单车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分布,并通过实时费用调节机制,让用户“主动”顺应单车的目标规划分布,让单车“合理流动”,达到均衡之势。
- 与政府的深度合作
在国内,一个行业要想蓬勃壮大,离不开政府的身影。尤其是单车这种公共交通服务,与政府深度合作是必由之路,移动支付、打车软件无不如此。毫不夸张的说,政府垄断了交通规划、设计、实施的所有资源,作为城市交通出行补充手段、绿色典范的共享单车如果能够和政府顺畅合作,以推动提升社会整体交通效率、低碳出行、绿色出行为目标,便可以使得政府手握的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幅提升,从而也会给市民们单车出行的带来更好的体验。
四、小结
曾几何时,中国是世界第一的自行车大国,但国人从未因此而骄傲。共享单车的出现一改自行车大国大而不强的局面,使得中国成为了引领世界的绿色出行的典范。共享单车逐渐成为中国城市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可预见的未来,共享单车将与共享汽车(包括无人驾驶的共享电动汽车)、无人公交/地铁等一并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微博:@tonybai_cn
微信公众号:iamtonybai
github.com: https://github.com/bigwhit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