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Flask 的创造者选择 Go 作为他 AI 创业公司的核心语言?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10/19/flask-creator-choose-go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Armin Ronacher,这个名字在 Python 世界如雷贯耳。作为广受欢迎的 Web 框架 Flask 的创造者、Sentry 的首批工程师之一,他被公认为 Python 社区最具影响力的开发者之一。然而,最近在一场深度访谈中,他透露了一个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决定:
在他的新 AI 创业公司中,Go 成为了核心的后端语言。
为什么一位浸淫 Python 和 Rust 生态多年的顶尖开发者,会在 AI 创业的浪潮中,最终将信任票投给了 Go?这个选择的背后,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关于务实主义、生态位和 AI 时代生产力的深刻权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看看这位 Python 大师在 AI 时代技术选型的心路历程。
被放弃的“旧爱”——Python 的复杂性与 Rust 的“摩擦力”
要理解为什么选择 Go,我们必须先理解 Armin Ronacher 放弃了什么。他将自己比作一个拥有“分裂大脑”的程序员:一面是追求极致工艺的开源匠人,另一面是追求快速迭代的创业者。对于后者,他曾经深爱的 Python 和 Rust,都显得不再完美。
Python:深爱但日趋复杂
作为 Armin 的“母语”,Python 的务实和灵活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和 ML 领域。但他坦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ython 语言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众工程师来说,Go 反而比 Python 更容易写了,” 他在访谈中说道。对于一个需要快速构建、易于团队协作的后端服务来说,现代 Python 并非总是最佳选择。
Rust:开源世界的“瑞士腕表”,创业公司的“巨大摩擦力”
Armin 对 Rust 充满了敬意,称其为打造精密、高性能开源库的“瑞士腕表”。他在 Sentry 引入 Rust 处理二进制文件和解决性能瓶颈,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当场景切换到需要快速迭代的初创公司时,Rust 的优点却可能转化为“摩擦力”:
- 极慢的编译速度:“这是一个巨大的因素。”
- 陡峭的学习曲线:借用检查器 (borrow checker) 等概念虽然强大,但也极大地增加了心智负担,拖慢了开发速度。“Rust 解决了许多‘Rust 形’的问题,” Armin 总结道,“但并非所有问题都是‘Rust 形’的。”
Go 的胜出——务实主义者的最终选择
正是在 Python 的日益复杂和 Rust 的高摩擦力之间,Go 以其独特的定位脱颖而出,成为了 Armin 创业之路上的务实之选。
精准的生态位:“为 Web 服务而生”
Armin 对 Go 的定位评价极其精准:
“我认为 Go 就是一门构建 Web 服务的好语言,而且基本上只专注于 Web 服务(可能还有一些命令行工具)。”
这看似一句“限制”,实则是一种褒奖。它意味着 Go 在其核心领域——网络编程和分布式系统——拥有一个高度专注、极其成熟且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对于一家构建网络服务的初创公司而言,这种专注性远比语言的“全能性”更有价值。
“它不会超级性感,” Armin 补充道,“但你可以期待它会长久存在。” 这种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对于需要构建长期产品的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资产。
AI 时代的“超能力”:对 AI 编码助手更友好
这可能是整场访谈中最令人振奋的发现。作为一个重度 AI 编码工具的使用者,Armin 进行了一项实验:让 AI 用不同语言编写同一类程序,然后评估其成功率和代码质量。
他的结论是:Go 的表现远超 Python 和 Rust。
他分析其原因为:
“因为 Go 的抽象非常薄 (abstractions are very thin)。”
这句评价一语中的。Go 语言的小关键字集、简洁的语法、无隐式转换、明确的错误处理……所有这些被一些人批评为“不够强大”的设计,在 AI 模型眼中,恰恰成为了最清晰、最无歧义的指令。AI 更容易理解和生成地道的 Go 代码,因为语言本身留下的“灰色地带”和“魔法”最少。
在 AI 驱动开发的时代,Go 的“简单”,正从一种设计哲学,演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优势。
Sentry 的教训——错误处理的隐性价值
Armin 在 Sentry 十年的经历,让他对错误处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他指出,许多语言和运行时为了追求性能,往往会牺牲掉在生产环境中获取丰富错误信息的能力。
“许多语言的运行时经常忽略错误……它们没有携带正确的信息,而应用和库开发者也根本不考虑错误。”
这段话让我们不禁反思 Go 的 error 接口和错误包装 (error wrapping) 机制。虽然 if err != nil 常被诟病为冗长,但它强制开发者在每个环节都直面错误,并通过错误包装链,为我们提供了在生产环境中保留完整上下文的可能性。
Armin 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对错误信息的执着,并非“啰嗦”,而是在构建可观测、可维护系统时,一项极其宝贵的投资。
小结:为什么是 Go?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是 Go?
Armin Ronacher 的选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他选择 Go,不是因为它拥有最前沿的特性,也不是因为它能解决所有问题。他选择 Go,是因为在一个充斥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 AI 创业时代,Go 提供了最宝贵的东西:
- 务实:它专注于解决 Web 服务的核心问题,不多也不少。
- 简洁:它的“薄抽象”使其在与 AI 协同工作时效率惊人。
- 健壮:它的错误处理哲学,以及在并发、部署上的优势,为构建可靠的系统奠定了基础。
一位来自 Python 世界的大师,最终用自己的技术选型,为 Go 的设计哲学投出了最宝贵的一票。这提醒我们,Go 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核心设计原则在真实世界工程需求下,不断被验证的必然结果。
资料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5kVol96IlM
想系统学习Go,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我的新书《Go语言第一课》是你的首选。源自2.4万人好评的极客时间专栏,内容全面升级,同步至Go 1.24。首发期有专属五折优惠,不到40元即可入手,扫码即可拥有这本300页的Go语言入门宝典,即刻开启你的Go语言高效学习之旅!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 2025, bigwhite. 版权所有.
Related post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