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10/18/revisit-extreme-programming-in-the-age-of-ai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AI 编程助手、自动化代码生成、Agentic 开发系统……我们正目睹一场由 AI 引领的软件生产力革命。代码的产出速度正以 5 倍、10 倍甚至更高的倍率疯狂增长。理论上,我们应该能更快、更好地交付软件。但现实却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我们的软件交付成功率,数十年来几乎毫无寸进,甚至有所倒退。

这就是 AI 时代软件开发的核心悖论: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产出”速度,却未能将其转化为更高的“成功”概率。最近,一篇题为《我们是否应该在 AI 时代重温极限编程?》的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文章作者尖锐地指出,我们可能正陷入一个“速度陷阱”,用最先进的工具去解决一个早已不是瓶颈的问题。

本文将和大家一起解读一下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探讨为何“速度”本身无法带来成功,以及为什么作者认为,那条通往高价值交付的道路,可能需要我们重温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 XP)的智慧。

产出的幻觉:我们一直在加速,却在原地打转

文章的核心论点始于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观察:代码的生成速度,从来就不是软件开发的根本瓶颈。作者回顾了过去几十年的技术演进,从高级语言到 DevOps,再到云原生,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提升了代码产出效率,而 AI 只是将这条“加速”之路推向了极致。

为了支撑这一观点,文章引用了多项权威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 根据长期运行的 Standish CHAOS 研究报告和麦肯锡的分析,超过 70% 的数字化项目仍以失败告终
  • 从 1994 年到 2020 年,尽管工具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项目按时、按预算成功交付的比例净增长微乎其微。

作者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只是在更快地制造砖块,却不知道如何用它们建起一座坚固、美观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房子。当 AI 将制造砖块的成本降至接近于零时,设计的蓝图、工匠的协作和地基的稳固,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唯一关键。

失控的熵增:AI 如何放大我们最坏的习惯

在文章的分析中,最一针见血的部分莫过于其对 AI 风险的论述。作者认为,当代码生成变得毫不费力时,一个更致命的风险随之而来:我们生产软件垃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验证和清理它的速度。

在没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文章指出 AI 会成为“坏习惯”的放大器

  1. 快速堆积技术债: AI 可以迅速生成大量未经深思熟虑的逻辑,形成一个无人能懂、难以维护的“意大利面条式”代码迷宫。
  2. 固化错误的假设: 作者引用了近期研究,表明大语言模型(LLM)的准确性会随着上下文窗口的增长而下降。这意味着 AI 极易在长链条的生成中引入微小错误,并基于这些错误继续构建,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脆弱性。
  3. 绕过人类协作: 文章还表达了一种担忧,即开发者可能会倾向于“与 AI 结对”,而不是与同事协作,这将严重削弱团队的共享上下文(Shared Context)——这是解决复杂问题、确保软件长期健康的最宝贵资产。

文章的观点是,AI 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出我们自己都无法理解和控制的复杂系统,而这恰恰是极限编程(XP)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解决的“失控的熵增”问题。

XP 的反向智慧:唯一的出路是“刻意放慢”

面对这种由 AI 加剧的困境,文章提出了一个看似有悖常理的解决方案:拥抱极限编程(XP)的反向智慧,即通过“刻意的摩擦”来“刻意放慢”。

作者对 XP 的核心实践进行了重新解读:

  • 结对编程 (Pair Programming): 它被描述为一种内置的实时代码审查、知识传递和风险对冲机制,其目的不是减慢速度,而是强制建立共享上下文。
  • 测试驱动开发 (TDD): 文章强调,TDD 强迫我们将关注点从“实现”拉回到“意图”,在写任何功能代码前,先定义清楚“我们到底想让系统做什么”。
  • 持续集成 (CI) 与小批量发布: 这些实践被视为创建短而快的反馈循环的关键,使团队能以最小的成本发现错误、验证假设并调整方向。

在作者看来,XP 的所有实践都在为一个终极目标服务:通过极致的沟通、简约的设计和快速的反馈,来对抗软件开发中固有的不确定性。

小结:答案在人,不在代码

回到最初的问题:AI 带来了 10 倍的速度,为何成功率停滞不前?

《我们是否应该在 AI 时代重温极限编程?》这篇文章给出的答案清晰而坚定:因为我们错误地将“代码产出”等同于“价值交付”。作者在文末总结道,软件开发的真正瓶颈,从来都不是写代码的速度,而是:

  • 我们是否在构建正确的东西?(目标对齐)
  • 团队成员是否对目标和现状有共同的理解?(共享上下文)
  • 我们能否快速、低成本地验证我们的想法?(反馈循环)

AI 无法自动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可能使它们恶化。因此,文章的最终呼吁是,在 AI 时代,最具竞争力的团队,不是那些使用 AI 写代码最快的团队,而是那些能将 AI 的强大生产力,置于一个高度纪律化、以人为本的协作框架之下的团队。

这篇充满洞察力的文章提醒我们:软件的终点是为人服务,它的过程也必须围绕人来构建。这或许才是打破“速度陷阱”,实现真正成功的唯一途径。

资料链接:https://www.hyperact.co.uk/blog/should-we-revisit-xp-in-the-age-of-ai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 2025, bigwhite. 版权所有.

Related posts:

  1. “我们放弃了”——Go 团队坦诚布公,聊聊那些可能永远不会加入 Go 的功能
  2. “自立程序员宣言”解读: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Go语言哲学吗?
  3. 你的 AI Agent 为何总“犯傻”?构建生产级 Agent 所需的6大工程原则
  4. 收藏级指南:Gopher AI入局路线图
  5. 不止Go,更是Go+AI:我的知识星球「Go & AI 精进营」全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