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Linux 下的文章

你好,TeX

由于某种原因,上周末开始学习使用TeX进行文档排版。哦,当然不是直接使用Donald Knuth他老人家设计的最原始的TeX命令。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TeX领域早已出现了各种各样基于TeX开发的层次更高、易用性更好、更加让作者关注内容的好工具。在Ubuntu下,我选择了"TeX Live"。

周末的时间比较零碎(有了果果后,除了晚上外白天很难拿出一长段的时间钻研些东西了),TeX Live安装和体验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TeX Live支持多种安装方式,起初我选择了网络安装,但TeX Live的网络安装程序需要下载2000多个小文件,我的1M宽带实在是太慢,遂放弃。替代的是下载TeX Live的iso文件,这个iso居然有1.9G,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虽然只有一个.iso文件,但下载过程耗时估计与网络安装也没差多少。不知等待了多久,TeX Live 2010 iso终于下载完毕。安装步骤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大致是:
1、安装perl-tk,TeX Live的图形化安装需要这个包的支持
sudo apt-get install perl-tk
2、挂载iso,执行安装程序
sudo mount -o loop texlive2010.iso /cdrom
sudo /cdrom/install-tl -gui

Tex Live包确很庞大,完全安装后要2.5个多G空间,无奈本子磁盘太小,需要对其做些裁减,在安装窗口中,点击"Language Collections"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取消除中文和英文以外的所有语言包,另外相关文档也只要中英文的,其他语种的一概取消安装。这样才能节省几百M的空间。TeX Live的默认安装目录是"/usr/local/texlive",我的根目录所剩可用空间已经不多了,不想将TeX Live安装到默认目录下,遂找了另外一个FAT32分区,建了一个texlive目录,修改了Tex Live的安装路径,点击“安装”。让人失望的是这次安装失败了,安装日志提示在操作某目标文件似乎没有某种权限,很是疑惑,命令前面已经sudo了,问题无法解决。将安装目录改回默认目录,再次尝试安装,这次倒是很顺利,安装后我的根目录下只剩下3G的空间了:(。

哦,似乎还忘记了一点:
在安装前务必将"创建指向系统目录的符号链接"这个选项置为"是/Yes",这样安装程序会自动为你设置好各种TeX
Live的环境变量,省去之后的很多麻烦。

3、测试安装结果是否正确
TeX Live的官方指南(通过texdoc
texlive-zh-cn打开)中给出了测试安装是否成功的步骤,这里就不赘述了。测试通过后,你将得到一份用Tex排版后的文档:sample2e.pdf,你可以同时打开sample2e.tex文件与sample2e.pdf做一下直观对比,了解一下各种语法宏的作用。

如果你只是做纯英文文档的排版,那你大可到此为止,无须继续向下看了,因为后面要说的是如何让TeX Live支持中文。

TeX Live支持中文排版的方式有多种,初学起来很容易被一堆概念和工具包名搞得晕头转向(直到目前,我也只是了解些皮毛)。这里固定选择一种方式:使用xelatex命令+xeCJK宏包组合。xelatex命令用来编译用LaTeX格式写成的tex文件,并支持Unicode编码以及直接访问系统字体。TeX Live 2010包中包含xelatex和xeCJK宏包,这样无须我们单独下载安装了。

开始测试TeX的中文支持,下面是一个包含中文字符的tex源文件:
%HelloTeX.tex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xeCJK}
\setmainfont{SimSun}
\begin{document}
你好,TeX!
\end{document}

使用xelatex命令编译该tex文件 – xelatex HelloTeX.tex,执行结果如下:
……
Output written on HelloTeX.pdf (1 page).
Transcript written on HelloTeX.log.

xelatex将tex直接转换为pdf格式输出,并将转换过程的log输出到HelloTeX.log中了。用文档查看器打开HelloTeX.pdf,发现中文字符显示为乱码,看来这次转换并未成功。打开HelloTeX.log尝试分析一下转换日志,发现有这样的错误信息:
Invalid UTF-8 byte or sequence at line 5 replaced by U+FFFD.
Invalid UTF-8 byte or sequence at line 5 replaced by U+FFFD.
Missing character: There is no ? in font SimSun/ICU!
Missing character: There is no ? in font SimSun/ICU!

xelatex居然在HelloTeX.tex中发现了非法UTF-8字节!突然恍然大悟,我的VIM配置文件中将文件内码设置为GBK了,这样HelloTeX.tex的数据存储内码是GBK,而不是UTF-8,而xelatex似乎默认采用UTF-8分析.tex文件,不出错误才怪。

临时修改.vimrc,重新编辑HelloTeX.tex(或用iconv将HelloTeX.tex从GBK编码转换为UTF-8编码),重新执行xelatex HelloTeX.tex,这回成功了,"你好,TeX!"被正确输出到pdf文件中了。

xelatex应该也支持解析GBK内码文件才对,翻了翻网上资料,果不其然,通过增加一行\XeTeXinputencoding
"GBK"即可告知xelatex这个tex文件用的是GBK编码:
%HelloTeX.tex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xeCJK}
\XeTeXinputencoding "GBK"
\setmainfont{SimSun}
\begin{document}
你好,TeX!
\end{document}

在体验TeX Live期间还遇到了xelatex找不到系统字体(如SimSun)的情况,后发现我的系统的确没有安装这些字体,Ubuntu 10.04安装字体似乎很方便,将simsun.ttc从Windows系统的"系统盘\Windows\Fonts"目录中copy出一份放置到你的~/.fonts下面即可,然后你通过"fc-list :lang=zh-cn"命令查看系统已安装的字体列表,字体Copy前列表中没有SimSun,Copy结束后我们就发现SimSun的踪影了:"宋体,SimSun:style=Regular"。

想用好TeX Live,不看Manual是不行的,如果你和我一样采用xelatex和xeCJK的组合,那么XeTex(texdoc xetex)和xeCJK(texdoc xeCJK)的Manual是必许要通读的。

发布一款轻量级C语言单元测试框架

基于各种xUnit框架的单元测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不过在"古老"的C语言领域,还尚未有哪种框架可以成为“寡头”。

记得2005年末的时候,初出茅庐的我吸取xUnit的设计思想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个轻量级的C单元测试框架lcut(Lightweight C Unit Test framework),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C单元测试包设计与实现》记录了最初的设计和实现思路。本打算将这个小工具在部门内至少是项目内推广,可无奈当时部门内部尚未认识到使用框架工具进行单元测试的好处,或者尚未形成此种技术风气,当时的我也是“人轻言微”,因此这个小工具也没能吸引足够的眼球。这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自己一直在使用,
其间,lcut做了两次小规模修改。特别是最后一次修改,通过增加测试用例执行的返回状态(增加LCUT_TEST_RESULT()宏),让lcut可以与一些持续集成工具(如cruisecontrol.rb)结合在一起使用。

随着部门同事对单元测试认识度的提升,基于框架的单元测试也逐渐在组内执行开来,有人使用cmockery,有人使用CuTest,也有一些新同事参考以前我编写的代码开始使用lcut。中秋假期在家读完《The Passionate Programmer》(中文版名为:《我编程,我快乐-程序员职业规划之道》)后,颇有感触。这几天突然就有了把lcut发布出去的想法(咱不能总享用,不付出吧^_^)。

发布出去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蛮多的:
* 挑选一个合适的开源项目托管平台
以前是sourceforge一家独大,现在则有许多选择,主流的平台包括Google code、githublaunchpad等,最终我选择了Google Code,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理由,只是因为一直都使用Google的产品,惯性使然。如果你之前已经拥有了Google的account,那么使用Google code就更加方便了。具体如何操作,Google Code有详细的官方manual供你查阅。

* "美化"和包装代码
发布出去之前,需要先对lcut代码进行一下"美化",毕竟在家里显摆和在大庭广众下展示是有不同的。代码的格式最好能适应大多数人(或者是编辑器)的口味(比如将TAB换成空格),可利用类似astyle这样的代码格式化工具按照配置号的规则对代码做一次全量格式化。另外由于要应对不同平台、不同OS,我们还要考虑代码的可移植问题,这方面我采用autoconf和automake重新编写了lcut的构建脚本。

* 测试
为了保证发布出去的包可用且是正确的,当然需要做测试了。构建测试、安装测试以及包本身的功能测试,这个还是很耗费精力的。lcut在Ubuntu 10.04(x86 32bit)和Solaris 10(x86 and Sparc)平台下都测试通过。

* 文档
头疼!lcut本身就没什么文档,另外考虑到一般对外发布都使用English编写文档,我就更纠结了。在目前发布的lcut-0.1.0版本中,文档确是欠缺的。要知lcut是如何使用的,可参考我上面提到的《C单元测试包设计与实现》或看src/example下的例子。

* Roadmap
lcut尽可能做到不是“发布后不管”,所以还要有Roadmap或是TODO计划。这里想到两点:一是补文档; 二是打算为lcut增加mock功能。

明天就是国庆了,这里将lcut(http://code.google.com/p/lcut/)发布出来权当国庆献礼了,欢迎大家试用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