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技术志 下的文章

APR源代码分析-进程篇

Apache Server的进程调度一直为人所称道,Apache 2.0推出的APR对进程进行了封装,特别是Apache 2.0的MPM(Multiple Process Management)框架就是以APR封装的进程为基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APR的进程封装吧(以Unix平台为例)。

APR进程封装源代码的位置在$(APR_HOME)/threadproc目录下,本篇blog着重分析unix子目录下的proc.c文件内容,其相应头文件为$(APR_HOME)/include/apr_thread_proc.h。

一、APR进程概述
APR进程封装采用了传统的fork-exec配合方式(spawn),即父进程在fork出子进程后继续执行其自己的代码,而子进程调用exec函数加载新的程序映像到其地址空间,执行新的程序。我们先来看看使用APR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的流程,然后再根据流程做细节分析:
apr_proc_t   newproc;
apr_pool_t   *p;

apr_status_t rv;
const char *args[2];
apr_procattr_t *attr;

/* 初始化APR内部使用的内存 */
rv = apr_pool_initialize();
HANDLE_RTVAL(apr_pool_initialize, rv);[注1]

rv = apr_pool_create(&p, NULL);
HANDLE_RTVAL(apr_pool_create, rv);

/* 创建并初始化新进程的属性 */
rv = apr_procattr_create(&attr, p);
HANDLE_RTVAL(apr_procattr_create, rv);

rv = apr_procattr_io_set(attr, APR_FULL_BLOCK, APR_FULL_BLOCK,
                             APR_NO_PIPE); /* 可选 */
HANDLE_RTVAL(apr_procattr_io_set, rv);

rv = apr_procattr_dir_set(attr, "startup_path"); /* 可选 */
HANDLE_RTVAL(apr_procattr_dir_set, rv);

rv = apr_procattr_cmdtype_set(attr, APR_PROGRAM); /* 可选 */
HANDLE_RTVAL(apr_procattr_cmdtype_set, rv);

… … /* 其他设置进程属性的函数 */

/* 创建新进程 */
args[0] = "proc_child";
args[1] = NULL;
rv = apr_proc_create(&newproc, "your_progname", args, NULL, attr, p);
HANDLE_RTVAL(apr_proc_create, rv);

/* 等待子进程结束 */
rv = apr_proc_wait(&newproc, NULL, NULL, APR_WAIT);
HANDLE_RTVAL(apr_proc_wait, rv);

二、APR procattr创建
在我们平时的Unix进程相关编程时,我们大致会接触两类进程操作函数:进程创建函数(如fork和exec等)和进程属性操作函数(getpid、chdir等),APR将进程的相关属性信息封装到apr_procattr_t结构体中,我们来看看这个重要的结构体定义:(这里只列出Unix下可用的属性)

/* in $(APR_HOME)/include/arch/unix/apr_arch_threadproc.h */
struct apr_procattr_t {
    /* PART 1 */
    apr_pool_t *pool;

    /* PART 2 */
    apr_file_t *parent_in;
    apr_file_t *child_in;
    apr_file_t *parent_out;
    apr_file_t *child_out;
    apr_file_t *parent_err;
    apr_file_t *child_err;

    /* PART 3 */
    char *currdir;
    apr_int32_t cmdtype;
    apr_int32_t detached;

    /* PART 4 */
    struct rlimit *limit_cpu;
    struct rlimit *limit_mem;
    struct rlimit *limit_nproc;
    struct rlimit *limit_nofile;

    /* PART 5 */
    apr_child_errfn_t *errfn;
    apr_int32_t errchk;

    /* PART 6 */
    apr_uid_t   uid;
    apr_gid_t   gid;
};
我这里将apr_procattr_t包含的字段大致分为6部分,下面逐一说明:
[PART 1]
在上一篇关于APR的blog中说过,大部分的APR类型中都会有一个apr_pool_t类型字段,用于APR内部的内存管理,此结构也无例外。该字段用来标识procattr在哪个pool中分配的内存。

[PART 2]
进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进程也是有父有子的。父子进程间通过传统的匿名pipe进行通信。在apr_procattr_io_set(attr, APR_FULL_BLOCK, APR_FULL_BLOCK, APR_FULL_BLOCK)调用后,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些字段的状态:[注3]

parent_in ———————————————-
                                                                       \|/
                     ——————————————
                     filedes[0]     “in_pipe”       filedes[1]  
                     ——————————————
                    /|\
child_in ——

parent_out —-
                     \|/
                     ——————————————-
                     filedes[0]     “out_pipe”       filedes[1]  
                     ——————————————-
                                                                          /|\
child_out ———————————————-

parent_err —-
                     \|/
                     ——————————————-
                     filedes[0]     “err_pipe”       filedes[1]  
                     ——————————————-
                                                                        /|\
child_err ————————————————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apr_procattr_io_set调用apr_file_pipe_create创建pipe的时候,为相应的in/out字段注册了cleanup函数apr_unix_file_cleanup,apr_unix_file_cleanup在相应的in/out字段的pool销毁时被调用,在后面的apr_proc_create时还会涉及到这块儿。

[PART 3]
进程的一些常规属性。
currdir标识新进程启动时的工作路径(执行路径),默认时为和父进程相同;
cmdtype标识新的子进程将执行什么类型的命令;共5种类型,默认为APR_PROGRAM,定义见[注2]
detached标识新进程是否为分离后台进程,默认为前台进程。

[PART 4]
这4个字段标识平台对进程资源的限制,一般我们接触不到。struct rlimit的定义在/usr/include/sys/resource.h中。

[PART 5]
errfn为一函数指针,原型为typedef void (apr_child_errfn_t)(apr_pool_t *proc, apr_status_t err, const char *description); 这个函数指针如果被赋值,那么当子进程遇到错误退出前将调用该函数。
errchk一个标志值,用于告知apr_proc_create是否对子进程属性进行检查,如检查curdir的access属性等。

[PART 6]
用户ID和组ID,用于检索允许该用户所使用的权限。

三、APR proc创建
APR proc的描述结构为apr_proc_t:
typedef struct apr_proc_t {
    /** The process ID */
    pid_t pid;
    /** Parent's side of pipe to child's stdin */
    apr_file_t *in;
    /** Parent's side of pipe to child's stdout */
    apr_file_t *out;
    /** Parent's side of pipe to child's stdouterr */
    apr_file_t *err;
} apr_proc_t;
结构中有很清晰明了的注释,这里就不再说了。
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的接口为apr_proc_create,其参数也都很简单。前面说过apr_proc_create先fork出一个子进程,众所周知fork后子进程是父进程的复制品[注4],然后子进程再通过exec函数加载新的程序映像,并开始执行新的程序。这里分析一下apr_proc_create的执行流程,其伪码如下:
apr_proc_create
{
   if (attr->errchk)
      对attr做有效性检查,让错误尽量发生在parent process中,而不是留给child process; —-(1)

   fork子进程;

   { /* 在子进程中 */
      清理一些不必要的从父进程继承下来的描述符等,为
      exec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2)

      关闭attr->parent_in、parent_out和parent_err,
      并分别重定向attr->child_in、child_out和child_err为
      STDIN_FILENO、STDOUT_FILENO和STDERR_FILENO; —–(3)

      判断attr->cmdtype,选择执行exec函数; ——(4)
   }

   /* 在父进程中 */
   关闭attr->child_in、child_out和child_err;
}

下面针对上述伪码进行具体分析:
(1) 有效性检查
attr->errchk属性可以通过apr_procattr_error_check_set函数在apr_proc_create之前设置。一旦设置,apr_proc_create就会在fork子进程前对procattr的有效性进行检查,比如attr->curdir的访问属性(利用access检查)、progname文件的访问权限检查等。这些的目的就是一个:“让错误发生在fork前,不要等到在子进程中出错”。

(2) 清理“不必要的”继承物
由于子进程复制了父进程的地址空间,随之而来的还包含一些“不必要”的“垃圾”。为了给exec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在exec之前首先要做一下必要的清理,APR使用apr_pool_cleanup_for_exec来完成这项任务。apr_pool_cleanup_for_exec究竟做了些什么呢?这涉及到了apr_pool的设计,这里仅仅作简单说明。apr_pool_cleanup_for_exec通过pool内部的global_pool搜索其子结点,并逐一递归cleanup,这里的cleanup并不释放任何内存,也不flush I/O Buffer,仅是调用结点注册的相关cleanup函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apr_procattr_io_set调用,在创建相关pipe时就为相应的in/out/err描述符注册了cleanup函数。同样就是因为这点,子进程在调用apr_pool_cleanup_for_exec之前,首先要kill掉(这里理解就是去掉相关文件描述符上的cleanup注册函数)这些注册函数。防止相关pipe的描述符被意外关闭。

(3) 建立起与父进程“对话通道”
父进程在创建procattr时就建立了若干个pipe,fork后子进程继承了这些。为了关掉一些不必要的描述符和更好的和父进程通讯,子进程作了一些重定向的工作,这里用2副图来表示重定向前后的差别:(图中显示的是子进程关闭parent_in/out/err三个描述符后的文件描述表)

重定向前:

子进程文件描述表
———————–|
[0] STDIN_FILENO |
———————–|
[1] STDOUT_FILENO|
———————–|
[2] STDERR_FILENO|
———————–|
[3] child_in.fd | —-> in_pipe的filedes[0]
—————–|
[4] child_out.fd| —-> out_pipe的filedes[1]
—————–|
[5] child_err.fd| —-> err_pipe的filedes[1]
—————–|

重定向后:

——————|
[0] child_in.fd  | —-> in_pipe的filedes[0]
——————|
[1] child_out.fd | —-> out_pipe的filedes[1]
——————|
[2] child_err.fd | —-> err_pipe的filedes[1]
——————|

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出“对话通道”的概念,这里再画出父进程再关闭ttr->child_in、child_out和child_err后的文件描述表:
父进程文件描述表
———————–|
[0] STDIN_FILENO  |
———————–|
[1] STDOUT_FILENO |
————————|
[2] STDERR_FILENO |
——————-|
[3] parent_in.fd  | —-> in_pipe的filedes[1]
——————-|
[4] parent_out.fd | —-> out_pipe的filedes[0]
——————-|
[5] parent_err.fd | —-> err_pipe的filedes[0]
——————-|

(4) 启动新的程序
根据APR proc的设计,子进程在被fork出来后,将根据procattr的cmdtype等属性信息决定调用哪种exec函数。当子进程调用一种exec函数时,子进程将完全由新程序代换,而新程序则从其main函数开始执行(与fork不同,fork返回后子进程从fork点开始往下执行)。因为调用exec并不创建新进程,所以前后的进程ID并未改变。exec只是用另一个新程序替换了当前进程的正文、数据、堆和栈段。这里不详述这几种函数的差别,在参考资料中有相关描述[注5]。

四、总结
简单分析了一下APR的进程封装,APR的源代码注释很详尽,很多细节可以直接察看源码。

[注1]
#define HANDLE_RTVAL(func, rv) do { \
 if (rv != APR_SUCCESS) { \
  printf("%s executes error!\n", #func); \
  return rv; \
 } \
} while(0)

[注2]
typedef enum {
    APR_SHELLCMD,           /* use the shell to invoke the program */
    APR_PROGRAM,            /* invoke the program directly, no copied env */
    APR_PROGRAM_ENV,        /* invoke the program, replicating our environment */
    APR_PROGRAM_PATH,       /* find program on PATH, use our environment */
    APR_SHELLCMD_ENV        /* use the shell to invoke the program, replicating our environment */
} apr_cmdtype_e;

[注3]
xx_in/xx_out都是相对于child process来说的,xx_in表示通过该描述符child process从in_pipe读出parent process写入in_pipe的数据;xx_out表示通过该描述符child process将数据写入out_pipe供parent process使用;xx_err则是child process将错误信息写入err_pipe供parent process使用。

[注4]
fork后子进程和父进程的同和异
同:
子进程从父进程那继承了
– 父进程已打开的文件描述符;
– 实际用户ID、实际组ID、有效用户ID、有效组ID;
– 添加组ID;
– 进程组ID;
– 对话期ID;
– 控制终端;
– 设置用户ID标志和设置组ID标志;
– 当前工作目录;
– 根目录;
– 文件方式创建屏蔽字;
– 信号屏蔽和排列;
– 对任一打开文件描述符的在执行时关闭标志;
– 环境;
– 连接的共享存储段;
– 资源限制。

异:
– fork的返回值;
– 进程ID;
– 不同的父进程ID;
– 子进程的tms_utime, tms_stime, tms_cutime以及tme_ustime设置为0;
– 父进程设置的锁,子进程不继承;
– 子进程的未决告警被清除;
– 子进程的未决信号集设置为空集。

[注5]
这里引用《Unix环境高级编程》中关于如何区分和记忆exec函数族的方法:“这六个exec函数的参数很难记忆。函数名中的字符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字母p表示该函数取filename作为参数,并且用PATH环境变量寻找可执行文件。字母l表示该函数取一个参数列表,它与字母v互斥。v表示该函数取一个argv[]。最后,字母e表示该函数取envp[] 数组,而不使用当前环境。”

参考资料:
1、《Unix环境高级编程
2、《Unix系统编程》

APR源代码分析-设计篇

作为一个可移植的运行时环境,APR的设计当然是很精妙的,但精妙的同时对使用者有一些限制。

APR附带一个简短的设计文档,文字言简意赅,其中很多的设计思想都值得我们所借鉴,主要从三个方面谈。

1、类型
1) APR提供并建议用户使用APR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好处很多,比如便于代码移植,避免数据间进行不必要的类型转换(如果你不使用APR自定义的数据类型,你在使用某些APR提供的接口时,就需要进行一些参数的类型转换);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名字更加具有自描述性,提高代码可读性。APR提供的基本自定义数据类型包括:
typedef unsigned char  apr_byte_t;
typedef short    apr_int16_t;
typedef unsigned short   apr_uint16_t;                                              
typedef int    apr_int32_t;
typedef unsigned int   apr_uint32_t;                                              
typedef long long   apr_int64_t;
typedef unsigned long long  apr_uint64_t;
这些都是在apr.h中定义的,而apr.h在UNIX平台是通过configure程序生成的,在不同平台APR自定义类型的实际类型是完全有可能不一致的。

2) 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在APR的设计文档中,它称“dso、mmap、process、thread”等为“base types”。很难用中文理解之,估计是指apr_mmap_t这些类型吧。权且这么理解吧^_^

3) 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多APR类型中都包含一个apr_pool_t类型的字段,该字段用于分配APR内部使用的内存,任何APR函数需要内存都可以通过它分配。如果你创建一个新的类型,你最好在该类型中加入一个apr_pool_t类型的字段,否则所有操作该类型的APR函数都需要一个apr_pool_t类型的参数。

2、函数
1) 理解APR的函数设计对阅读APR代码很有帮助。看了APR代码你会发现很多类似APR_DECLARE(apr_hash_t *) apr_hash_make(apr_pool_t *pool)带APR_DECLARE宏的函数声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加一个APR_DECLARE呢?在apr.h中有这样的解释:“APR的固定个数参数公共函数的声明形式APR_DECLARE(rettype) apr_func(args);而非固定个数参数的公共函数的声明形式为APR_DECLARE_NONSTD(rettype) apr_func(args, …);”。在Unix上的apr.h中有这两个宏的定义:
#define APR_DECLARE(type)            type
#define APR_DECLARE_NONSTD(type)     type
在apr.h文件中解释了这么做就是为了在不同平台上编译时使用“the most appropriate calling convention”,这里的“calling convention”是一术语,翻译过来叫“调用约定”。[注1]
常见的调用约定有:stdcall、cdecl、fastcall、thiscall和naked call,其中cdecl调用约定又称为C调用约定,是C语言缺省的调用约定。

2) 如果你想新增APR函数,APR建议你最好能按如下做,这样会和APR提供的函数保持最好的一致性:
 a) 输出参数为第一个参数;
 b) 如果某个函数需要内部分配内存,则将一个apr_pool_t参数放在最后。
 
3、错误处理
大型的系统程序的错误处理是十分重要的,APR作为一通用的库接口集合详细的说明了使用APR时如何进行错误处理。
1) 错误处理的第一步就是“错误码和状态码分类”。APR的函数大部分都返回apr_status_t类型的错误码,这是一个int型,在apr_errno.h中定义,和它在一起定义的还有apr所用的所有错误码和状态码。APR定义了5种错误码类型,它们分别为“0”[注2]、APR_OS_START_ERROR、APR_OS_START_STATUS、APR_OS_START_USEERR和APR_OS_START_SYSERR,它们每个都拥有自己独自的偏移量。

2) 如何定义错误捕捉策略?
由于APR是可移植的,这样就可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不同平台错误码的不一致。如何处理呢?APR给我们提供了2种策略:
a) 跨多平台返回相同的错误码
这种策略的缺点是转换费时且在转换时有错误码损耗。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定义了成百上千错误码,而POSIX才定义了50错误码,如果都转换为规范统一的错误码,势必会有错误码含义丢失,有可能得不到拥有真正含义的错误码。执行流程如:
make syscall that fails
        convert to common error code
        return common error code
——————————————————————-
            decide execution based on common error code

b) 返回平台相关错误码,如果需要将它转换为通用错误码
程序的执行路线往往要根据函数返回错误码来定,这么做的缺点就是把这些工作推给了程序员。执行流程如:
make syscall that fails
        return error code
——————————————————————-
            convert to common error code (using ap_canonical_error)
            decide execution based on common error code

[注1] 调用约定
我们知道函数调用是通过栈操作来完成的,在栈操作过程中需要函数的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在下面的两个问题上做出协调,达成协议:
a) 当参数个数多于一个时,按照什么顺序把参数压入堆栈
b) 函数调用后,由谁来把堆栈恢复原来状态
在像C/C++这样的中、高级语言中,使用“调用约定”来说明这两个问题。

[注2] 特殊“0”
每个平台都有0,但是都没有实际的定义,0又的确是一个errno value的offset,但是它是“匿名的”,它不像EEXIST那样有着可以“自描述”的名字。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