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10/22/back-to-go-after-defection-to-java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我离开了 Go,因为我觉得它啰嗦又笨重。我以为编程本该是简单轻松的……但事实证明,河对岸的草不见得更绿。”

近日,在 r/golang 社区,一篇标题为《一篇完全没有建设性但又无比真实的,关于 Go 和 Java 的咆哮》的帖子引发了热议。作者讲述了一个“Gopher 叛逆-回归”的经典故事:因不满 Go 社区对 ORM 和 DI 框架的“抵触”,以及 Go 语言本身的“繁琐”,他转投了企业级 Java 的怀抱。然而,在亲身体验了 Java 生态中无处不在的“魔法”之后,他如今“无比怀念 Golang”。

这篇“咆哮”,与其说是在抱怨,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顿悟。它以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揭示了 Go 与 Java 在设计哲学上的根本冲突,以及 Go 语言“显式优于隐式”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分量。

“魔法”的代价——“我根本不知道火箭从哪儿来”

作者坦言,他最初无法理解人们为何抱怨 Java 的“魔法”。框架“做了所有繁重的工作,你只需要创建和注册工厂,不是吗?”

在亲身实践后,他发出了痛苦的哀嚎:“我终于明白了。我无比痛恨 Java 使用的魔法。你根本不可能知道火箭是从哪里发射的。”

他精准地指出了几个让他崩溃的“魔法”重灾区:

Spring 的依赖注入 (DI):“@Service my ass”

在 Spring 框架中,一个简单的 @Service 注解,就能让一个类被自动扫描、实例化并注入到任何需要它的地方。这看似便捷,但当系统变得复杂时,它就成了一个黑盒。作者咆哮道:“你只是接受了某个地方、某个时候会调用你的工厂——只要你设置了正确的 profile。@Service my ass。”

这种控制反转 (IoC) 的极致,让代码的调用关系变得极其隐晦。想找到一个 JWT 令牌的验证逻辑在哪里被触发?想知道 PEM 密钥在哪里被设置?祝你好运。这与 Go 中清晰、明确的函数调用和依赖传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Hibernate 的 ORM:“它写的查询简直骇人听闻”

作者曾是 TypeORM 的忠实拥趸,但 Hibernate 让他领教了重量级 ORM 的恐怖。他质问道:“为什么它不直接用 JOIN,而是去执行那 40 条额外的查询?为什么我只是想取个名字,它却加载了整个银行数据?”

这正是“魔法”的另一面:为了提供一个看似简单的对象操作接口,ORM 在底层生成了极其复杂、低效、且难以预测的 SQL 查询(即著名的 N+1 问题)。当魔法失效,你需要深入调试时,你面对的将是 HQL (Hibernate Query Language) 这种“又一门需要学习的查询语言”,而不是你早已精通的 SQL。

MapStruct 的代码生成:“我如何给它加断点?”

从模型 (Model) 到数据传输对象 (DTO) 的转换,在 Java 中也充满了“魔法”。像 MapStruct 这样的库,通过注解和代码生成,自动完成对象之间的映射。作者的质问直击要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我如何给它加一个断点?”

当代码不再是你亲手编写,而是由工具在编译时“变”出来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最宝贵的武器:可调试性可预测性

社区的激辩——Go 真的“反框架”吗?

这篇“咆哮”自然也引发了社区的激烈辩论。许多评论者指出,作者所憎恨的,并非 Java 语言本身,而是其生态中过度使用“魔法”的特定框架文化(尤其是 Spring 和 Hibernate)。

同时,也有 Gopher 指出,Go 社区并非完全拒绝高级抽象。像 Uber 开源的 fx 框架,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依赖注入库;而 gomock 也是从 Go 官方团队交由 Uber 维护的重要项目。

然而,这场辩论最终揭示了一个核心的文化差异

  • Java 企业级生态:倾向于提供“全家桶”式的、重量级的框架。这些框架试图用“魔法”为开发者包办一切,隐藏复杂性。其哲学是“约定优于配置”的极致体现。
  • Go 社区生态:更倾向于提供小巧、正交、可组合的库。它鼓励开发者理解并亲手“管道”这些构建块。其哲学是“显式优于隐式”。Go 开发者不害怕“重新发明轮子”,因为他们认为“对轮子的控制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重新审视 Go 的“繁琐”——是缺陷,还是守护?

作者的回归之旅,让我们得以用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曾被他(以及许多初学者)视为“繁琐”的 Go 特性。

if err != nil:繁琐背后的清晰

当社区讨论 Go 的“繁琐”时,99% 的情况下,他们指的都是 if err != nil。然而,在经历了 Java 中可以随时随地抛出、难以追踪的未经检查的异常 (Unchecked Exceptions) 之后,Go 这种将错误作为普通值的处理方式,其优势便凸显出来:

  • 清晰的控制流:错误处理路径是代码中明确、可见的一部分,而不是通过 try-catch 或全局异常处理器实现的“隐形跳转”。
  • 强制的责任:编译器强制你关注每一个可能出错的地方,这从根本上提升了代码的健壮性。

拥抱 database/sql:显式控制的自由

在关于 ORM 的激烈辩论中,一位 Gopher 的评论掷地有声:“当魔法失效时,从 ORM 回退到 SQL 查询,比从一开始就写 SQL 要痛苦十倍。”

这并非是在断言“Go 社区完全拒绝 ORM”。事实上,Go 生态中拥有像 GORM、ent、sqlc、sqlx 这样流行且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工具。然而,与 Java 生态中 Hibernate 几乎一统天下的地位不同,Go 社区对于是否使用 ORM,以及如何使用,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和多元的态度

这种态度的根源,在于 Go 的标准库 database/sql。它本身并非一个 ORM,而是一个轻量级的、提供了数据库操作最小抽象的接口。它刻意地将开发者保留在离 SQL 很近的地方。

这种“刻意的简陋”,恰恰赋予了开发者一种宝贵的自由:

  1. 完全的 SQL 控制权:你永远不必去猜测框架会生成什么样的“怪物”SQL。你可以亲手编写最高效、最符合你业务场景的查询,可以轻松地使用数据库的高级特性,也可以在需要时对查询进行精确的性能调优。
  2. 清晰的数据流:数据从数据库行到你的 struct 的映射过程是显式的。无论是 rows.Scan() 还是 sqlx 的 db.StructScan(),你都能清晰地看到数据的流转路径。
  3. 更低的认知负荷:学习 database/sql 和基础 SQL,其学习曲线远比掌握一个像 Hibernate 这样庞大、复杂的 ORM 框架要平缓得多。

当然,这意味着你需要编写更多的“繁琐”的 SQL 语句和手动映射代码。但 Go 社区的普遍哲学认为,这种可预测、可控制的“繁琐”,远胜于那种在 90% 的时间里都很神奇,但在剩下的 10% 的时间里会让你陷入调试地狱的“魔法”。

对于许多 Gopher来说,选择 database/sql 或 sqlx 这样的轻量级工具,并非“重新发明轮子”,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选择将复杂性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将其外包给一个难以捉摸的黑盒。

小结:简单性的“甜蜜点”

这位“叛逆”Gopher 的回归故事,是一堂关于软件设计哲学的生动课程。它告诉我们,设计一门简单的语言并不容易

“要让事情变简单,你必须隐藏复杂性。但如果你隐藏了太多的复杂性,你实际上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因为复杂性只是被隐藏了,而非被消除了。”

Java 的“魔法”生态,通过注解、反射和代码生成,将复杂性深深地隐藏在了一个难以触及的黑盒中。而 Go,则努力地寻找着一个“甜蜜点”:它提供了足够高的抽象(如 Goroutine 和 GC),让你不必关心线程调度和内存分配的底层细节;同时,它又保持了足够的透明度,让你能清晰地看到程序的控制流和数据流。

最终,这场从 Go 到 Java 再回到 Go 的旅程,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选择,而是一次深刻的哲学回归。它证明了在长期维护、大规模协作和复杂问题调试的战场上,清晰、显式和可预测性,远比任何华丽的“魔法”都更加珍贵。

资料链接:https://www.reddit.com/r/golang/comments/1o7u5b6/a_completely_unproductive_but_truthful_rant_about/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 2025, bigwhite. 版权所有.

Related posts:

  1. Gopher视角:Java 开发者转向 Go 时,最需要“掰过来”的几个习惯
  2. 通过实例理解Go访问和操作数据库的几种方式
  3. 后端程序员一定要看的语言大比拼:Java vs. Go vs. Rust
  4. Go 技术沉思录:Java 26 年演进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5. Go社区的“轻框架”理念:自由的馈赠还是无形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