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为什么还没降落到地球上?
这周五午间休息时无意中看了36kr发布的一篇文章:《开电脑与外星人尬聊?搜寻地外文明项目SETI@home的极客简史》,这是一篇译文,原文发表在《大西洋月刊》,题为“A Brief History of SETI@Home”,文章科普了SETI@HOME这一项目的简史。
SETI是“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字面意思就是搜寻外星的智慧生命体。这个项目从技术本质上看就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分布式系统,它利用加入“志愿计算”计划的志愿者的PC上的空闲计算能力来分析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信号,旨在从这些信号中过滤并识别出可能的外星生命发出的信号。SETI@home项目于1999年就启动了,不过令人感到尴尬的是至今这个项目仍然是一无所获:外星人的毛儿都没找到。虽然结果不如预期,但这不能否定这一项目的伟大。国内的地外文明爱好者、ET/alien爱好者们,如果你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力,就去SETI@Home项目官网下载一个软件,加入到这个庞大的计算网络中吧。
不过这里并不想和大家探讨SETI@Home的技术细节,而是要考量另外一个问题:外星人为什么还没降落到地球上?
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简述
在探索地外生命的道路上,人类不可谓不努力,探索的时间也不可谓不长。从已知的、公认的人类探索宇宙的大事件资料中,我们知道:
-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 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风筝于约公园14世纪传到欧洲;
- 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从此人类进入航空新纪元;
- 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 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从此人类进入近地轨道探索的时代;
- 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也是人类踏上地外星球的第一人,从此人类开启了太阳系内探索新时代;
- 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 …
人类在探索近地轨道和太阳系内行星的同时,不忘太阳系外的深层空间的探索。不过限于人类在技术方面的局限,人类文明仅仅能将少量信息带出太阳系。这其中尤为值得注目的是美国的先驱者系列和旅行者系列深空探测器的发射,它们分别携带了人类送给地外文明的“礼物”:
两艘“先驱者号”各携带一张相同的镀金铝板(见上图),长22.9厘米,宽15.2厘米,其上刻有一男一女的画像,那位男人正在招手致意。还有象征太阳系的信息,以及一些表示这艘星际飞船来历的符号。
两艘“旅行者号”各携带一块相同的镀金唱片(见上图)和一枚金刚石唱针。唱片名为《地球之音》,直径有22.9厘米,上面录制了人类向外星文明发出的55种问候语(包括中国的现代标准汉语、闽南方言、粤语和
吴语)、长达90分钟的27首各国著名乐曲(包括中国传统名曲《高山流水》等)录音,还有115幅地球上各种事物和情景的图片。这两张唱片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之久。
目前四个飞行器均已飞出了太阳系,成为茫茫宇宙中流浪的四位地球信使。
除了发射探测器,人类还在不断加大投入,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 建造“地球的眼睛”。
- 1990年4月2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使用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从此人类将在近地轨道拥有了自己看宇宙的“眼睛”。由于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它所获得的图像和光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其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
哈勃望远镜
- 2016年9月25日,位于中国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FAST: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不过,虽然发射出去如此多的探测器,建造了如此先进的“千里眼”,尴尬的是人类文明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得到地外文明的任何蛛丝马迹。我们不禁再次发问:外星人究竟在哪?为何还没降落到地球?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说,人类肯定无法给出答案。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管窥到这个问题答案的一角,因为我们还有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关于“文明”
“文明” ,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ivilization,英英释义是“the way people live together in a certain place at a certain time“,中文字面意思的理解就是一群人在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地点生活在一起的方式,这是一个极具弹性的定义。时间、地点、人群数量的跨度都是可大可小、可长可短的。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将文明分类为:局部文明(比如:中国文明、西方文明、玛雅文明等)、星球文明(比如:地球文明)、星系文明(比如:银河系文明)、宇宙文明….。之所以给出这个分类,是因为我们采用“以己为鉴、以史为镜”的方法来推测地外文明。
谈到人类对宇宙中文明形态、行为的推测,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科幻大师刘慈欣在其巨著《三体》系列中提出的“宇宙社会学”的概念和大胆推测:
基本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猜疑链: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对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判断自己对她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
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
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
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自己时常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从古代农耕布织、到18世纪的以蒸汽机器代替手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后的以电气时代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的以核能、计算机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再到近来开启的以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都在追求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的提升。当这种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极大值之后,人类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很多人会说,飞出地球,在其他星球建立殖民地,但这种行为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地球文明的延伸?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为了地球文明的存续,不管这是主动的(比如:为了商业目的的、政治和军事目的的)还是被动的(比如说:当地球环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后不再适合人类生存)。这基本符合大刘提到的基本公理第一条,但这不仅是第一需要,更是终极目标。
在明确了自己文明的终极目标之后,在对外其他文明这个问题上,大刘给出了一个“黑暗”的推理 – 黑暗森林法则。关于这个法则,不得不说大刘的超一流的想象力,但同样是针对这一法则,争论也是存在的。”黑暗森林”法则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黑暗”。大刘直接给出设定: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这种设定本身就是“黑暗”的!难道文明存续的必须以毫无顾忌的消灭其他文明作为手段么?真的没有一个善良的文明么?真的不存在“光明森林”么?宇宙这么大,真不见得。如果人类拥有了毁灭一个星系的能力、并且观测到一个存在文明的行星,人类会毫不犹豫地直接将其毁灭吗?至少我们这个文明的大多数人不会赞同这么做。
3、关于文明间的“交互”
如果我们抛弃“黑暗森林”这一设定,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明森林”的宇宙中,那么“文明”间又是如何“交互(我也不是很确定,使用交互这个词是否准确)”的呢?
我们假设有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A和B,我们简单的为这两种文明定义了两种能力:观察能力和到达能力。在两个文明真正交互之前,文明的发展可能是这样的:
- a) 文明独立进化
初始阶段,两个文明独立进化,就像人类文明一样,可能从低级生命进化为高级生命,学会工具使用,智能提升,生产力提升,形成持续的、稳定的繁衍能力,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这个阶段尚未具备宇宙观察能力,更没有通过观察确认文明存在的能力,尚未发展出航天技术。
- b) 文明拥有初步观察能力和到达能力
随着两个文明的进化,各自发展出了对宇宙的观察能力和一定范围的到达能力。但这些能力有限,还不足以发现和确认对方文明的存在。
- c) 一个文明具备了观察并确定对方文明存在的能力
一个文明A出现了技术爆炸,观察能力大幅提升,观察到并确认了B文明的存在。但此时A文明尚不具备到达B文明的能力。
- d) 一个文明具备了到达对方文明的能力
A文明的技术爆炸继续,并发展出了到达B文明的能力。
接下来A文明会怎么做?这是需要重点探讨的。在大刘的“黑暗森林”下,三体星人出动了“质子”抑制地球科技发展、派出三体舰队意图灭绝人类;”歌者”更为直接地祭出了“二向箔”降维攻击武器毁灭了太阳系。但如果是在“光明森林”中呢?我想大刘的“猜疑链”依旧有效。A文明无法判断B文明的善与恶。于是A可能做出以下几个动作:
-
远距离观察:虽然具备了到达能力,但A文明可能继续原则远距离观察B文明的先进程度,如果这是可以的话;
-
近距离观察:如果A文明能基本确认B文明的技术水平远低于自己,A文明可能会派出“观察者”,到达B文明,并以一种“隐身”的方式近距离观察B文明,就像《星际迷航》中企业号所做的那样。
-
接触:在确认了B文明足够善意的基础上,无论出于什么目的,A文明可能会主动接触B文明了。但必须肯定的是这种接触是十分危险的,即便这种接触的初衷是善意的。回顾人类内部的不同局部文明间的接触史,我们可以推测出这种接触很大可能是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战争也许不可避免(我们只能以人类文明内部的接触作为参照物,否则还能怎么样呢)。
-
融合:融合可能会发生,虽然可能是以一方文明付出惨重损失为代价的。但文明的存续的目的得以实现。
4、结论
地球文明目前尚处于具有一定观察能力和一定到达能力的阶段,非常初级。如果按照上面的文明发展阶段,应该处于b)阶段早期。地球文明的观察能力有限,关键是无法确认文明存在,到达能力也更是很有限的。好了,现在我们来分析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外星文明为何没有降落到地球?有了我们之前的铺垫,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几种可能的答案:
- 不存在另外一个文明。从个人情感出发希望不存在这种情况,否则我们真成为宇宙中的孤独文明了;
- 其他文明都和我们文明的发展阶段差不多,无法观察到我们,更无法到达我们;
- 某个或某些高等文明在远距离观察我们或近距离以“隐身”的方式观察我们,尚在评估是否与我们接触。
从我们还存在这一事实,似乎证明宇宙并不“黑暗”,否则地球这么折腾(向深空发射飞行器等),也许早就被灭了。但如果宇宙法则真的是遵循大刘的“黑暗森林”法则,那么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还没有被高等文明所发现。人类应该做的,唯有韬光养晦,努力发展科技,争取早日进入“技术爆炸”阶段,这才是存续地球文明的基础。
© 2017, bigwhite. 版权所有.
No related posts.
文章很有意思,有个错别字,“即便这种接触的初中是善意的”-> “初衷”
3ks提醒,已经fix。
俗话说得好,闷声发大财,话少祸也少,放诸四海皆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