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Linux 下的文章

为何Go语言迟迟未能拥抱 io_uring?揭秘集成的三大核心困境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08/11/why-go-not-embrace-iouring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在 Linux I/O 的世界里,io_uring 如同划破夜空的流星,被誉为“终极接口”。它承诺以无与伦比的效率,为数据密集型应用带来革命性的性能提升。正如高性能数据库 ScyllaDB 在其官方博文中所展示的,io_uring 能够将系统性能推向新的高峰。

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摆在了所有 Go 开发者面前:作为云原生infra和并发编程的标杆,Go 语言为何对这颗唾手可得的“性能银弹”表现得如此审慎,甚至迟迟未能将其拥抱入标准库的怀抱?一场在 Go 官方仓库持续了五年之久的 Issue 讨论(#31908),为我们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取舍,而是 Go 在其设计哲学、工程现实与安全红线之间进行反复权衡的结果。本文将深入这场讨论,为您揭秘阻碍 io_uring 在 Go 中落地的三大核心困境。

io_uring:一场 I/O 模型的革命

要理解这场争论,我们首先需要明白 io_uring 究竟是什么,以及它为何具有革命性。

在 io_uring 出现之前,Linux 上最高效的 I/O 模型是 epoll。epoll 采用的是一种“拉(pull)”模型:应用程序通过一次 epoll_wait 系统调用来询问内核:“有我关心的文件描述符准备好进行 I/O 了吗?”。内核响应后,应用程序需要再为每个就绪的描述符分别发起 read 或 write 系统调用。这意味着,处理 N 个 I/O 事件至少需要 N+1 次系统调用

而 io_uring 则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它在内核与用户空间之间建立了两个共享内存环形缓冲区:提交队列(Submission Queue, SQ)完成队列(Completion Queue, CQ)

其工作流程如下:

  1. 提交请求: 应用程序将一个或多个 I/O 请求(如读、写、连接等)作为条目(SQE)放入提交队列中。这仅仅是内存操作,几乎没有开销
  2. 通知内核: 应用通过一次 io_uring_enter 系统调用,通知内核“请处理队列中的所有请求”。在特定模式(SQPOLL)下,这个系统调用甚至可以被省略。
  3. 内核处理: 内核从提交队列中批量取走所有请求,并异步地执行它们。
  4. 返回结果: 内核将每个操作的结果作为一个条目(CQE)放入完成队列。这同样只是内存操作。
  5. 应用收获: 应用程序直接从完成队列中读取结果,无需为每个结果都发起一次系统调用。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颠覆性的:它将 N+1 次系统调用压缩为 1 次甚至 0 次,极大地降低了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并且首次为 Linux 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无需 O_DIRECT 标志的异步文件 I/O

最初的希望:一剂治愈 Go I/O“顽疾”的良药

讨论伊始,Go 社区对 io_uring 寄予厚望,期待它能一举解决 Go 在 I/O 领域的两大历史痛点:

  1. 真正的异步文件 I/O: Go 的网络 I/O 基于 epoll 实现了非阻塞,但文件 I/O 本质上是阻塞的。为了避免阻塞系统线程,Go 运行时不得不维护一个线程池来处理文件操作。正如社区所期待的,io_uring 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移除对文件 I/O 线程池的需求”,让文件 I/O 也能享受与网络 I/O 同等的高效与优雅。
  2. 极致的网络性能: 对于高并发服务器,io_uring 通过将多个 read/write 操作打包成一次系统调用,能显著降低内核态与用户态切换的开销,这在“熔断”和“幽灵”漏洞导致 syscall 成本飙升的后时代尤为重要。

然而,Go 核心团队很快就为这股热情泼上了一盆“冷水”。

核心困境一:运行时模型的“哲学冲突”

这是阻碍 io_uring 集成最根本、最核心的障碍。Go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简洁的并发模型——goroutine,以及对开发者完全透明的调度机制。但 io_uring 的工作模式,与 Go 运行时的核心哲学存在着深刻的冲突。

冲突的焦点在于“透明性”。Ian Lance Taylor 多次强调,问题不在于 io_uring 能否在 Go 中使用,而在于能否“透明地”将其融入现有的 os 和 net 包,而不破坏 Go 开发者早已习惯的 API 和心智模型。

io_uring 的性能优势源于批处理。但 Go 的标准库 API,如 net.Conn.Read(),是一个独立的、阻塞式的调用。Go 用户习惯于在独立的 goroutine 中处理独立的连接。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独立 I/O 请求,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透明地”收集起来,打包成批?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社区也提出了“每个 P (Processor) 一个 io_uring 环”的设想,但 Ian 指出这会引入极高的复杂性,包括环的争用、空闲 P 的等待与唤醒、P 与 M 切换时的状态管理等。正如一些社区成员所总结的,io_uring 需要一种全新的 I/O 模式,而这与 Go 现有网络模型的模式完全不同。强行“透明”集成,无异于“在不破坏现有 API 的情况下进行不必要的破坏”。

核心困境二:现实世界的“安全红线”

如果说运行时模型的冲突是理论上的“天堑”,那么安全问题则是实践中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 2024 年初,社区成员 jakebailey 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出于安全考虑,Docker 默认的 seccomp 配置文件已经禁用了 io_uring

引用自 Docker 的 commit 信息: “安全专家普遍认为 io_uring 是不安全的。事实上,Google ChromeOS 和 Android 已经关闭了它,所有 Google 生产服务器也关闭了它。”

这个消息对标准库集成而言几乎是致命一击。Go 程序最常见的部署环境就是容器。一个不被“普遍情况”支持的特性,无论其性能多么优越,都难以成为Go运行时和标准库的基石。

核心困境三:追赶一个“移动的目标”

在这场长达五年的讨论中,io_uring 自身也在飞速进化。其作者Jens Axboe 甚至亲自下场,解答了 Go 团队早期的疑虑,例如移除了并发数限制、解决了事件丢失问题等。

但这恰恰揭示了第三重困境:要集成一个仍在高速演进、API 不断变化的底层接口,本身就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标准库追求的是极致的稳定性和向后兼容性。过早地依赖一个“移动的目标”,可能会带来持续的维护负担和潜在的破坏性变更。对于一个需要支持多个内核版本的语言运行时来说,这种复杂性是难以承受的。

小结:审慎的巨人与退潮的社区热情

io_uring 未能在 Go中落地,并非因为 Go 团队忽视性能,而是其成熟与审慎的体现。三大核心困境层层递进,揭示了其迟迟未能拥抱 io_uring 的深层原因:哲学上的范式冲突、现实中的安全红线、以及工程上的稳定性质疑。

然而,现实比理论更加残酷。在讨论初期,Go 社区曾涌现出一批充满激情的用户层 io_uring 库,如 giouring、go-uring 等,它们是开发者们探索新大陆的先锋。但时至 2025 年,我们观察到一个令人沮丧的趋势:这些曾经的追星项目大多已陷入沉寂,更新寥寥,星光黯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Rust 的 tokio-uring 库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社区活跃,迭代频繁。这似乎在暗示,问题不仅在于 io_uring 本身,更在于它与特定语言运行时模型的“契合度”。Go 运行时的 G-P-M 调度模型和它所倡导的编程范式,使得社区自发的集成尝试也步履维艰,最终热情退潮。

这是否意味着 Go 与 io_uring 将永远无缘?或许未来之路有二:一是等待 io_uring 自身和其生态环境(尤其是安全方面)完全成熟;二是 Go 也许可能会引入一套全新的、非透明的、专为高性能 I/O 设计的新标准库包。

在此之前,Go 运行时可能会选择先挖掘 epoll 的全部潜力。这场长达五年的讨论,最终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启示:技术的采纳从来不是一场单纯的性能赛跑,它是一场包含了设计哲学、生态现实与工程智慧的复杂博弈。

资料链接:

  •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31908
  • https://www.scylladb.com/2020/05/05/how-io_uring-and-ebpf-will-revolutionize-programming-in-linux/

关注io_uring在Linux kernel内核演进的小伙伴儿们,可以关注io-uring.vger.kernel.org archive mirror这个页面,或io_uring作者Jens Axboe的liburing wiki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Go语言正在成为“老旧”生态的“新引擎”?从 FrankenPHP 和新版 TypeScript 编译器谈起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08/06/go-new-engine-of-old-languages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我先来描述一种编程语言生态,请你猜猜它是谁:

它诞生于 1995 年,旨在为当时一个叫“万维网”的新平台构建应用。起初只是个小项目,却在互联网泡沫中野蛮生长,成为史上用户最广的语言之一。它曾被“严肃”的程序员们嘲笑了几十年,但最终得到了科技巨头的加持,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如今,它正迈向 30 岁,而其生态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一个超集语言的编译器,正在被 Go 语言 重写以驱动未来。

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 JavaScript 生态。完全正确。这个超集语言,就是 TypeScript。

但这段描述,同样完美地适用于另一个名字:PHP。它也诞生于 1995 年,同样在 Web 浪潮中崛起,同样被嘲笑,同样迎来了第二春,而现在,一个基于 Go 语言 的新项目,也正在驱动着它的未来。

这两种语言,就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定义了 Web 编程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而今天,我想和你聊的,正是它们故事中那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与我们 Gopher 息息相关的交集——Go 语言的角色。

编程语言中的“丰田卡罗拉”

在深入主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 PHP 的生态位。一篇精彩的博文将其比作编程语言中的“丰田卡罗拉”——无聊、坚固、简单、实惠。

它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技术发布会最酷炫的 Demo 上,但它和它经典的 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组合,让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开发者,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可靠的方式,解决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搭建一个能用的网站。

C++ 的创造者 Bjarne Stroustrup 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语言:一种是被人拼命吐槽的,另一种是没人用的。”

PHP 显然属于前者。它曾被嘲笑为“糟糕设计的集合体”,但它也支撑着全球 70% 以上的网站。这个数字,无论你用何种挑剔的眼光审视,都无法否认其巨大的成功和顽强的生命力。

Go: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引擎”

多年以来,PHP 和 JavaScript 这两个庞大的生态,在各自的轨道上独立演进。但最近,一个令人瞩目的趋势正在浮现:Go 语言,正在成为驱动这两个“老旧”生态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新引擎”。

案例一:FrankenPHP – 用 Go 为 PHP “换心”

如果你经历过在容器时代部署 PHP 应用的痛苦,你一定对 Nginx + FPM + Supervisor 这套复杂而脆弱的“三件套”记忆犹新。配置繁琐、性能瓶颈、进程管理困难,每一个都是噩梦。

现在,FrankenPHP 出现了。这是一个用 Go 语言编写的、全新的、高性能的 PHP 应用服务器,最近已被 PHP 基金会正式采纳

它的革命性在于:

  1. 部署极简:它是一个单一的静态 Go 二进制文件。部署一个 PHP 应用,现在只需要一个包含这个二进制文件和你的 PHP 代码的、极其简单的 Dockerfile。Nginx, FPM, Supervisor 通通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2. 性能卓越:它内置了一个基于 Caddy(另一个伟大的 Go 项目)的高性能 HTTP 服务器,并提供了全新的执行模型,性能远超传统模式。
  3. 能力强大:Go 强大的并发能力和成熟的网络库,让 FrankenPHP 天生具备了现代应用服务器所需的一切。

是 Go 语言,以一种釜底抽薪的方式,解决了 PHP 生态在云原生时代最大的部署和运维难题。

案例二:新版 TypeScript 编译器 – 用 Go 提速

无独有偶,在 Web 的另一端,JavaScript 生态也迎来了 Go 语言的赋能。微软最近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项目:用 Go 语言来重写 TypeScript 编译器

TypeScript 作为 JavaScript 的超集,已经成为构建大型、复杂前端和后端应用的事实标准。它的编译器,是整个生态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

为什么选择 Go?答案同样简单而直接:性能当然也有其他一些考虑

编译器本质上是极其消耗 CPU 的密集型任务。随着 TypeScript 项目日益庞大和复杂,原有的编译器性能逐渐成为瓶颈。而 Go 语言,凭借其接近 C/C++ 的运行效率、卓越的并发模型以及内存安全保证,成为了构建下一代高性能编译器的理想选择。

Go 语言的新角色:从“建新城”到“改旧都”

这两个案例,揭示了 Go 语言一个正在崛起的新角色。

过去,我们谈论 Go,更多的是用它来构建全新的云原生微服务——我们用它在一片空地上“建新城”。但现在,我们看到,Go 凭借其三大核心优势,正在成为改造和赋能现有庞大技术生态的“基础设施底座”。我们开始用它来“改造旧都”。

这三大优势是:

  1. 极致的性能:对于需要压榨性能的系统工具(如编译器、服务器),Go 提供了一个远比 C/C++ 更安全、更具生产力的选择。
  2. 无与伦比的部署简便性:静态链接的单一二进制文件,是为容器和 DevOps 时代而生的“终极交付物”。
  3. 现代化的并发模型:Goroutine 和 Channel,为解决现代软件中无处不在的并发问题,提供了最优雅、最高效的语言级方案。

Go 语言,正在从一个单纯的应用开发语言,下沉为更底层的、为其他生态提供核心动力的“引擎层”。

结论:拥抱务实,而非追逐光环

PHP 的故事,以及它与 Go 的这段奇妙姻缘,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一种超越语言之争的工程实用主义精神

真正的技术进步,不仅仅在于创造全新的、闪闪发光的东西,更在于用更强大的工具,去务实地优化、改造和盘活那些已经支撑着世界运转的庞大系统。这是一种更深沉、更具影响力的贡献。

而 Go 语言,正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 Gopher,我们不仅在“建新城”,我们也在为这个数字世界的“旧都”,换上一个更强劲、更可靠的“新引擎”。这,或许是 Go 语言未来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资料链接:https://deprogrammaticaipsum.com/the-toyota-corolla-of-programming/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进阶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