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即将消失的曼谷'说起
昨晚看了央视二套的一则晚间新闻,说的是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曼谷靠海一侧的很多原先是居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都被汹涌的海水所淹没了,而且据专家预测:按照如此速度发展,20年后泰国首都曼谷将成为水下城市。
不知道最近大家是否发现:各大媒体对'全球变暖'这个字样提及甚多,'全球变暖'已经不再是专家们研究的术语了,它已经直接开始影响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了。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生活也越来越多与'全球变暖'牵扯到了一起。很多国家开始修改战略,以适应'全球变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譬如澳大利亚新总理陆克文一上任就签署了京都议定书。
除了从媒体上看到的新闻、消息之外,我们切身最直接能感受到的就是灾害性天气频发,干旱、洪涝、鼠害、频发的台风等等。今年年初辽宁的灾害性雨雪也或多或少与气候的变化有着联系。放眼全球:南极深层冰川融化、北冰洋冰川融化、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开融、北极爱斯基摩人频频葬身冰下,大自然已经向人类发出了明显的警告信号了。如果人类再放纵下去,电影"后天"中的场景就真的离我们真实的生活不远了。
说这些绝非为了宣传"世界末日论",作为地球人类的普通一员,我们应该思考:我们能为减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呢?我能想到的也只有自觉多做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买节能产品了。减缓'全球变暖',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任务,作为世界大家庭的基本单元-国家,应该给予自己的国民以指导,这种指导不应该是空泛的口号,而应该是具体的措施。目前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确做得不好。各地都是在形式上做做而已,没有具体的措施。更没有投入人力来做这件事情,最本质的就是没有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环保、节能减排,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方面的滞后和措施不力。譬如我们习以为常的"减少白色污染"的口号都喊了N年了,而我们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大超市买东西之后看到的不还是白花花的塑料袋吗?为什么纸袋或布袋不能推广呢?相关部门是否真正的关心这些看起来很细致的事情呢?也许这些事情与政绩没有太大关系才是部分政府官员对之漠视的真正原因。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这点,也许我们的近邻日本值得我们学习。今年央视的"岩松看日本"中有一期节目说的就是日本一个小镇采用的环保措施,建议大家看看人家是如何做的。另外央视新闻频道的康辉到诺基亚的总部芬兰采访时看到的芬兰人的环保意识和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让国民都有一种危机感,这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中国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相反的污染严重,保护不力才是现在我们老百姓普遍看到的现象。环保、节能、减排,我们完全就可以从大城市做起(大多数人的看法:大城市的人相对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新方法的能力较强),把环保节能减排工作细至每一个社区、细至每一个家庭、细至每一个家庭成员,细至每一个购物袋、细至每一个垃圾袋,细至每一度电、细至每一滴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