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技术志 下的文章

Goto也有它的好

最近真是忙的昏头转向,再加上天气逐渐转冷,很是有些不爽。今天dreamhead提醒我好久不更新Blog了,我也想更新,但是写点什么呢,工作相关的吧。

今天抽出一点儿时间来改一个系统的大Bug,这个问题早已定性,只是由于修改工作量较大,范围较广,而不敢轻易修改。不过眼看系统要上线测试,不改也不行了。

问题主要是由于系统锁资源使用不当,导致有时一些指针在无锁保护的情况下’裸奔’,解决方案就是在业务一层加锁,将底层的接口实现替换为无锁。在修改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rv = action1
 if (rv != X_SUCCESS) {
  return xx; 
 } 

rv = action2
 if (rv != X_SUCCESS) {
  return xx; 
 } 

action1和action2是需要在锁保护下的两个操作,对于上面的代码在任何一个可能退出该函数的出口,我们都需要进行解锁操作,所以一般方法就是:

locked;

rv = action1
 if (rv != X_SUCCESS) {
  unlocked;
  return rv; 
 } 

rv = action2
 if (rv != X_SUCCESS) {
  unlocked;
  return rv; 
 } 

unlocked
return rv;

这时候一旦还有更多的action或者是嵌套actions,代码维护起来就很是不方便,比如:
rv = action1
 if (rv != X_SUCCESS) {
  if (….) {
   ….
  } else {
   ….
  }
  
 } 

rv = action2
 if (rv != X_SUCCESS) {
  return rv;
 } else {
  rv = action3
   if (rv != X_SUCCESS) {
    return rv;
   }
 }  

return rv;

这时候我们会想到在一个’关键路径’上加上解锁操作即可,这段代码在离开该函数前必将被执行,锁资源也必将被释放,而实现这种方式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使用goto,我们看一下用goto后的代码。
locked;

rv = action1
 if (rv != X_SUCCESS) {
  goto over; 
 } 

rv = action2
 if (rv != X_SUCCESS) {
  goto over;
 } 

over:
 unlocked
 return rv;
看起来的确简单直观,逻辑清晰,整个函数就唯一出口。有人说goto不好,影响程序的结构化,其实goto很好,关键要看你如何用,滥用当然不好,像那种从前goto到后面,在从后面goto回来的代码是极力不推荐的。记得刚入司时只是教条的记得书本上说不要使用goto,甚至有的C编码规范’三令五申’不许使用goto,看了公司的代码中居然大量使用goto,当时感到不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渐渐体会到goto也有它的好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看你如何对待了。

饿了!回去煮面吃 - 肉酱面:)

不完备库接口带来的隐患

最近自己曾经辛苦耕耘过的两个项目同时上线,相关问题也就逐渐暴露出来。工作这两年多时间以后,使我有这样感觉:’测试永远都是不完备的’,有些问题只能在商用过程中发现,呵呵,明确一点啊我不是搞测试的:)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悟往往是最深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真的像是警察在侦破案件,往往一点点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就会让神探们找到线索,并迅速破案。

最近两天一直在一个bug上煎熬着,终于于昨天发现蛛丝马迹并醒悟过来,很有意思的一个bug,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这周三我们组的一个同事在现网商用运行的系统上发现我们的程序出现了一个core,对于unix后台服务程序来说,出core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而这个core也直接导致了进程的死锁,消息的积压。

通过gdb调试core发现,问题出在遍历一棵放在共享内存中的B+树,从B+树中取出的地址是一个无效地址,所以当使用memcpy拷贝这个地址上的数据时core出现了。

说到这不能不提及一些背景资料了,在开发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在实现业务需求的时候发现需要部门B+树操作库提供一个完备的遍历接口,可是却发现已有的B+树接口并不提供遍历功能,这显然是库接口的不完备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树的遍历是一个特别常见的功能。我们决定对该库进行扩充,添加一个遍历接口;不过,我们在添加接口的时候发现,库内部提供一个叫get_next_key的内部接口,但是该接口的问题在于它返回的下一个key并不是总存储有效数据的。按我们的正常逻辑,如果我们提供一个get_next_key,如果遍历到最后一个有效节点后再继续遍历,则应该返回NOT_FOUND之类的返回值,而这个库中的get_next_key仍然给你返回一个空闲节点,而这个节点中的数据是随机值。了解到这种情况,考虑到时间原因,我定义了一个xx_get_next_key的外部接口,在这个接口实现中我仍然选择使用get_next_key来辅助工作,并且在xx_get_next_key的接口说明中解释到需要业务层控制调用xx_get_next_key的次数。

比如说如果目前B+树中有100个有效节点,那么我调用100次xx_get_next_key均会返回有效节点,如果再100次后继续调用该接口,返回的可能就是非有效数据了。

这样在业务层,我写下了如下代码:
int get_default_xx_info(…) {
 int total = 0;
 int i     = 0;
 xx_get_bptree_msgc(&total);

 for (i =0 ; i < total; i++) {
  调用xx_get_next_key遍历B+树;
 }
}

就是这样的代码在系统运行很长时间后出问题了,通过gdb跟踪到xx_get_next_key的内部实现中,最开始我怀疑是不是对以前的B+树操作库不熟悉,代码调用的不对,后经确认,xx_get_bptree_msgc的实现代码无误。而咋一眼看上去业务层的逻辑也没有问题亚。在查了一个下午之后,仍然没有结果。第二天继续,结合日志和GDB跟踪输出,发现这样的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而且在我们的分布式系统的两台机器上现象是一致的。

通过日志看出,在调用get_default_xx_info之前,日志打印出来当前B+树中有12610个有效数据节点;而通过GDB跟踪栈上信息,发现B+树中的有效节点是12609个。也就是说我们通过xx_get_bptree_msgc调用得到total值是12610个,而在多次调用xx_get_next_key的间隙时间里,B+树中的节点被其他进程删除了,前面我们提到过我们的B+树是进程间共享的。这样的话,xx_get_next_key使用的约束条件被破坏了,发生了多一次的调用,问题应该就在这。的确,在xx_get_next_key内部执行时是有写锁保证其他进程不会对B+树进行修改的,但是当xx_get_next_key结束一次执行,释放锁资源后,阻塞在该锁上的其他进程对B+树的操作很有可能就发生了,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保证整个完整遍历过程的事务性。真相大白了。修改也容易了,但是由于库接口的不完备性,使得修改后的逻辑看起来也很别扭,业务层和底层库有交叉了。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进阶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