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大家说在未听说思维导图之前,我自己就常常在废旧打印纸背面画那种’枝繁叶茂’的、很发散的需要费力才能将其中的信息串起来的’思考图’(我那时就这么叫它)。我喜欢思考,但却常常因为没有及时把自己思考出来的好想法记录下来而遗憾,因为有些灵感是’来去匆匆’的,你可以在不经意的0.1秒得到这个灵感,可是之后你再花1个小时’冥思苦想’也迸发不出来这样的想法了。现在我的’思考图’有了’大名’了,叫’思维导图’,不过伴随之而来的还有如何去画’思维导图’。习惯了’乱画思维’的我反倒感到一些不适应,不过这些理论毕竟是经过科学证明的,值得学习。而且按照一定科学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挖掘思维潜力。

在这里不想说思维导图有什么好处,如果你感兴趣大可到网上去’搜’。我则是因为喜欢这种表达思维的方法才主动去学如何去画思维导图。我的第一感觉我的思维过程类似一个’图的遍历’过程,而且是一个’先广遍历’和’先深遍历’的结合,往往在’深入的同时’又迸发出’广度’的想法。

画思维导图最好的工具组合就是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虽说思维导图建议最好五颜六色,但是我天生对颜色不敏感,所以只喜欢黑与白)或一面白板和一枝黑色彩笔。最原始的也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方式。不知道又没有人和我一样往往用着最先进的工具却’无米下锅’,如有的作家就喜欢白纸黑字的写作方式,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相反面对计算机屏幕和枯燥的键盘,太容易引起’思维麻木’了。在计算机上画思维导图不乏’制作精良’的工具,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开源的FreeMind和收费的MindManager,两者各有千秋,试试便知。

很多关于思维导图的教材都提到环境和工具的重要,在什么图景世界、静、音乐的环境等,使用色彩丰富的彩色笔等。我想对于不习惯于发散思维的人这些可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旦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工具因素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过环境因素仍然起作用,而且感觉可能不同的人适应不同的环境。我自己就感觉我的思维在一个相对自我的环境下比较容易迸发灵感,我自己亲身体会:在笔直的长马路上疾步行走会让我感到思维加速,常常会有很多新想法萌生,而其他人则未必喜欢这样。

关于思维导图的一些教程主要以练习为主,因为本身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发散的东西,非要用’规律化’的理论去约束它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但是总’撒网(发散自己的思维)’也要学会’收网(整理和总结自己的思维)’, 否则就会没有收获,白想了。’撒网’需要练习,同样’收网’也许要训练,特别是当你所画的思维导图需要和别人分享时,比如一份工作计划,你不能把你的’纯思维’让大家去猜测,你需要整理出一份规整的报告,而你的思维导图则有助于你形成这样一份报告。

按照一些理论上所说,思维导图有四大要素:关键词(右上分枝)、层次(右下分枝)、图像(左上分枝)和联想(左下分枝),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要牢记:’始终围绕Central Topic’。至于如何去理解这些,这里不想多说,因为那不是我的成果。思维导图目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如制定计划、产品分析和设计、会议记录等等,我想一切大脑能用得上场合的地方,思维导图都应该用得上^_^。

总之,我画思维导图的原则只有四个字:’随心所欲’^_^。

© 2006, bigwhite. 版权所有.

No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