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RobPike 下的文章

Go 的 16 年:一门为持久而生的编程语言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11/12/16-years-of-go-a-programming-language-built-to-last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每年的十一月,对于全球的 Gopher 而言,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时刻。今年,我们迎来了 Go 语言公开发布的第 16 个年头。

在众多的庆祝文章中,来自 Go 社区的知名组织 Ardan Labs 发布的这篇《Go 的 16 年:一门为持久而生的编程语言》,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饱满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 Go 历史里程碑的简单罗列,更是一次对 Go 设计哲学——克制、清晰与长远思考——的深刻致敬。文章精准地捕捉了 Go 从解决 Google 内部的工程困境,到成为现代云原生基石的宏大叙事。我们相信,无论对于已经与 Go 同行多年的资深开发者,还是刚刚踏上 Gopher 之旅的新人,这篇文章都能带来启发与共鸣。

为此,我特将其全文翻译为中文,希望能与中文 Go 社区的各位一同分享这份喜悦与思考。以下是正文:


每年的十一月,Go 社区都会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悄然变革力量的编程语言之一,庆祝又一个里程碑。

诞生于 Google 并于 2009 年向世界发布的 Go,旨在解决大规模软件构建、庞大代码库、分布式系统以及跨大洲团队协作的复杂性。十六年后的今天,Go 诞生之初秉持的原则——简洁、快速和可靠——依然指导着它的发展。

正如 Go 团队在去年的周年纪念博文中所写:“Go 是为 2007 年的软件工程问题而构建的,但它仍在解决 2024 年的挑战,以及那些尚未到来的挑战。”

起源故事

这门语言源于 Google 三位工程师——Robert Griesemer, Rob Pike, 和 Ken Thompson——的挫败感,他们想要一门像 C 一样快、像 Python 一样高效、并且能满足 Google 基础设施规模化需求的语言。

他们并不想彻底革新编程,他们只是想让编程再次变得令人愉悦。

正如Rob Pike曾经说过的那样,“Go 是一次关于我们能去除什么的实验。”他们去除的过度复杂性、无休止的编译时间和混乱的依赖关系,反而成为了 Go 最大的优势。

Go 编程语言为何能迅速走红

Go 不仅仅是又一门新语言;它是对过度工程化的一次宣言。其设计目标使其脱颖而出:

  • 快速编译:代码在数秒内完成构建,而非数分钟。
  • 简洁性:极简的特性集,强调清晰与可读性。
  • 并发:轻量级的 goroutine,使并发编程变得实用。
  • 静态类型 + 安全性:在不牺牲开发速度的前提下,保证类型安全。
  • 一流的工具链:go fmt、go test、go mod 及其他工具,塑造了 Go 的工匠精神文化。

这些价值观深深地触动了那些厌倦了语言功能蔓延的工程师们,也触动了那些需要稳定、可维护系统的公司。

现实世界中的 Go

多年来,Go 已悄然成为现代Web的支柱。它驱动着 Docker、Kubernetes、Terraform 和 Prometheus——当今云原生生态系统的根基。

在 Google 内部,它在后端系统中每秒处理数十亿次请求。在 Google 之外,它已成为初创公司构建分布式系统和企业级工具的首选,这些场景都要求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获得高性能。

“Go 诞生于 14 年前,至今它仍是唯一一门让并发感觉如此简单的语言。”

这种观点体现了 Go 在开发者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它既足够古老,经受住了考验,又足够现代,能够不断演进发展。

值得庆祝的里程碑

Go 的时间线上,点缀着一些关键时刻,展示了这门语言是如何有意识地演进的:

  • 2009年:Google 正式公开发布 Go语言。
  • 2012年:Go 1.0 发布,并作出了向后兼容的承诺。
  • 2015–2018年:Go 成为容器化工具和微服务的标准。
  • 2022年:泛型在 Go 1.18 中到来——一个期待已久的里程碑。
  • 2024年:Go 位列全球最常用的十大语言之一,并在 AI 服务和边缘计算领域的采用率迅速增长。

正是这种稳定性,加上审慎的创新,让 Go 得以经久不衰。当其他语言追逐潮流时,Go 始终立足于实用性。

是什么让 Go 与众不同

与许多在每个新版本中不断膨胀的现代语言不同,Go 的演进一直很保守,而这种克制最终得到了回报。

Go 团队保持了一种罕见的、对向后兼容的承诺。十年前编写的代码,今天依然可以编译和运行。对于那些需要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维护生产系统的组织来说,这种信任是无价的。

Go 的简洁性也促进了团队协作。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代码库并投入工作。没有无休止的语法或模式争论,只有简洁、直接且高效的代码。

这种清晰性塑造了一个重视协作而非“炫技”的社区。

社区的经验教训

在一份以前的 Reddit 周年纪念帖子 中,开发者们回顾了 Go 是如何改变他们职业生涯的:

“Go 让我重新爱上了编程。”

“它不花哨,但它能搞定事情,这就是我爱它的地方。”

这些故事体现了 Go 的不朽精神;与其说是炒作,不如说是把工作做好。

下一章

Go 的下一个十年,将不仅仅是关于 Web 服务器和 API。其生态系统正在扩展到AI 基础设施、数据流边缘计算等领域,在这些地方,性能、并发和简洁性至关重要。

根据 Go 团队的 15 周年博文,当前的工作重点是:

  • 利用现代 CPU 架构,优化运行时性能。
  • 改进生产系统中的遥测、可观测性和性能分析。
  • 确保 Go 能够随着下一代硬件的发展而持续扩展。

对于押注 Go 的开发者和组织来说,这意味着一件事:这门语言没有放慢脚步,它正在升级。

Go的2025年:稳步求精,基础更牢固

发布于 2025 年 8 月的 Go 1.25 版本,体现了这门语言标志性的演进方式——安静、审慎的改进,而非颠覆。虽然没有破坏性变更,但几项更新有意义地加固了 Go 的基础。通过移除旧的“core type”概念,语言规范得以简化,澄清了类型推断和泛型的工作方式。工具链变得更精简、更快速,工具现在按需构建,go.mod 中加入了新的ignore指令,同时 go vet, go doc, 和 go version 等命令也得到了增强。

在底层,运行时获得了容器感知能力,能够根据 CPU 限制自动调整 GOMAXPROCS,使 Go 在云和边缘环境中更加高效。一个新的实验性垃圾回收器(greenteagc)提供了明显更低的停顿时间,而“ Flight Recorder”追踪则引入了持续的、低开销的可观测性。编译器和链接器现在能生成 DWARF 5 调试信息,以获得更小的二进制文件和更快的构建速度,同时修复了一个微妙的空指针 bug,提升了运行时安全。

在标准库中,开发者现在可以通过 testing/synctest 更容易地测试并发代码,并可以试用更快、更灵活的 encoding/json/v2 包。平台支持也向前迈进——现在要求 macOS 12 或更新版本,而 32 位 Windows ARM 将在此版本后停止支持。

总而言之,Go 1.25 提醒了我们这门语言为何能经久不衰:它在不破坏信任的前提下演进,用稳定、有影响力的进步,取代了喧嚣的炒作。

(来源: go.dev/doc/go1.25

为 Go 干杯

在 Go 语言诞生 16 周年之际,我们不妨停下来,细细品味它所代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门编程语言,更是一种工程理念,其核心在于克制、清晰和长远思考。

在 Ardan Labs,我们亲眼见证了 Go 如何帮助团队构建可靠、可扩展的系统,从企业平台到初创原型,无所不包。它帮助工程师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与工具较劲。

祝愿 Go 语言再创辉煌一年。

不追逐潮流的语言,才能超越潮流而长存。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想系统学习Go,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我的新书《Go语言第一课》是你的首选。源自2.4万人好评的极客时间专栏,内容全面升级,同步至Go 1.24。首发期有专属五折优惠,不到40元即可入手,扫码即可拥有这本300页的Go语言入门宝典,即刻开启你的Go语言高效学习之旅!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来自 Go 创始人的忠告:这五条关于“复杂性”的法则,比算法更重要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11/10/rob-pike-on-complexity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在软件工程的殿堂里,我们常常将算法和数据结构奉为圭臬。我们痴迷于时间复杂度的优化,热衷于讨论各种精巧的数据结构。然而,Go 语言的联合创始人 Rob Pike 早在其1989年的一篇C 语言编程笔记中,就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更根本的“忠告”。这份忠告,凝练为五条(或者说六条?)关于如何对抗软件“复杂性”的黄金法则。

这些法则,诞生于一个需要手动管理内存的时代,却惊人地预言并塑造了 Go 语言的设计哲学。它们的核心思想是:在构建真实世界的软件时,管理复杂性,远比追求算法上的极致精巧更为重要

本文,就让我们以一名现代 Gopher 的视角,重新聆听这份来自创始人的忠告,理解为何这五条法则,才是构建健壮、可维护软件的真正基石。

法则一 & 二:停止猜测,开始测量

法则一:你无法预知程序的时间花销。

法则二:测量。在测量之前,不要进行性能调优。

这两条法则是所有性能工作的“第一性原理”。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思想:你的直觉是不可靠的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性能瓶颈一定出在某个“看起来很慢”的算法上。然而,在现代计算机体系中,真正的瓶颈往往隐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一次意料之外的内存分配、一次糟糕的并发同步、或者一次灾难性的缓存未命中。

一个在“冷路径”上运行的、从 O(N) 优化到 O(1) 的完美算法,其对整体性能的贡献是。而一个未经测量的、看似无害的“优化”,则可能因为破坏了缓存局部性或引入了锁竞争,反而让程序变得更慢。先找到正确的战场,远比拥有最锋利的武器更重要。

Go 语言将这两条法则的精神,内化为了其强大的工具链。在你动手将一个 O(N) 的循环优化成 O(log N) 之前,Go 的文化要求你:

  1. 使用 pprof 进行宏观分析:让数据告诉你,你的程序 90% 的时间到底花在了哪里。这份“忠告”要求我们,只对那个压倒性 (overwhelms) 的瓶颈进行优化。
  2. 使用 testing.B 进行微观验证:当你找到了瓶颈,并进行了一处“速度骇客” 般的优化后,用基准测试来证明你的修改确实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法则三 & 四:简单胜于花哨

法则三:花哨的算法在 n 很小时很慢,而 n 通常很小。

法则四:花哨的算法比简单的算法更容易出错,也更难实现。

这两条法则是对“算法至上主义”的直接挑战。经典的算法复杂度(大O表示法)是一个强大的理论工具,但它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欺骗性,因为它忽略了常数因子和实现的复杂性

一个 O(log n) 的自平衡二叉树,其实现的复杂性、指针跳转带来的缓存不友好性,使得它在处理一个只有几百个元素的“日常问题”时,性能和健壮性可能远不如一个简单的、O(n) 的切片扫描。

在真实世界的软件中,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健壮性,是远比“理论上的最优性能”更为稀缺的资源。一个因过于复杂而充满 Bug 的“花哨”算法,其带来的危害,远大于一个简单、正确但“不够快”的算法。先做对,再做快——并且只有在测量证明有必要时才去做快。

Rob Pike的这两条法则简直就是 Go 语言的设计宣言

  • 切片 (slice) 和 map 就是一切:Go 刻意保持其内置数据结构的极度精简,正是因为在 99% 的场景下,它们简单、可预测且“足够好”。
  • “清晰胜于聪明 (Clear is better than clever)”:这是 Go 社区的集体共识。一段任何人都能在 3 秒钟内读懂的简单 for 循环,其长期维护价值,远高于一段只有作者本人才能看懂的、精巧但晦涩的代码。

法则五:数据为王

法则五:数据为王。如果你选对了数据结构并组织得当,算法几乎总是不言自明的。

这是所有法则中最具哲学高度的一条。它将我们的注意力,从“如何操作数据”(算法),拉回到了“如何组织数据”(数据结构)。

因为一个糟糕的数据结构,是任何精妙的算法都无法拯救的。它会迫使你编写出扭曲、晦涩、充满边界情况的“补丁式”代码。而一个优秀的数据结构,则会自然地引导你走向简单、清晰的算法。好的数据结构,是好算法的“母亲”。

这正是 Fred Brooks 在《人月神话》中思想的精髓:程序设计的核心,应该是对数据的思考和组织,而非对算法的炫技。

这也是 Go 语言面向组合、基于 struct 设计的灵魂所在。在 Go 中,我们花费最多时间思考的,往往是如何设计出清晰、正交的 struct。

一旦你的数据结构被设计得当,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自然就会变得简单、短小且不言自明

// 优秀的设计:数据结构先行
type User struct {
    ID   int
    Name string
    Age  int
    Active bool
}

func (u *User) Deactivate() { ... }
func (u *User) IsMinor() bool { ... } // 是否未成年

当你拥有一个设计良好的 User 结构体时,Deactivate 或 IsMinor 这些方法的实现,几乎是“自证”的。

注:想想将Active换为 StatusFlag int ,Deactivate的实现还是“自证”的吗?

法则六:没有法则六

“Rule 6. There is no Rule 6.”

这句俏皮话,是 Rob Pike 编程哲学思想的点睛之笔。它以一种“元规则”的形式,深刻地诠释了前面所有法则的核心精神:对抗不必要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不要让规则本身成为一种新的复杂性来源。

小结

重温来自1989年 Rob Pike 的这份“忠告”,就像是回到了 Go 语言设计的“原点”。它们清晰地告诉我们,Go 语言的诞生,并非一次偶然的灵光一现,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跨越数十年的编程哲学的最终体现

在日常的 Go 开发中,我们或许会面临各种算法选择的诱惑。但 Rob Pike 的这些法则提醒我们,退后一步,首先去测量,去选择简单,去精心设计你的数据。这些看似朴素的原则,其重要性,往往超越了任何一个单一的、精巧的算法。因为它们所守护的,是软件项目中最宝贵的资产:长期的可维护性和清晰性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想系统学习Go,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我的新书《Go语言第一课》是你的首选。源自2.4万人好评的极客时间专栏,内容全面升级,同步至Go 1.24。首发期有专属五折优惠,不到40元即可入手,扫码即可拥有这本300页的Go语言入门宝典,即刻开启你的Go语言高效学习之旅!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进阶课 AI原生开发工作流实战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