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Golang 下的文章

Go 安全的“隐形战争”: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09/25/go-security-past-present-and-future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在软件安全领域,最成功的战役,往往是那些从未被公众所知的“隐形战争”。当一门编程语言的安全性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时,这背后必然有一支团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防御、修复与规划。对于 Go 语言而言,这支团队就是 Google 内部的 Go 安全/密码学团队。

在今年的 GopherCon UK 大会上,该团队负责人 Roland Shoemaker 发表了一场罕见的、对 Go 安全内核进行深度揭秘的演讲

这场演讲更像是一部关于 Go 语言在安全领域攻防战的编年史,清晰地描绘了其过去的经验教训、现在的核心工作,以及未来的宏大蓝图,值得每位对Go安全感兴趣的Go开发者参考。

本文也将遵循这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宏大叙事,首先深入 Go 语言的安全历史,从其诞生至今的攻防对抗中,汲取那些塑造了其安全基因的深刻教训。

过去 —— 从历史漏洞中汲取的教训

Go 的安全故事,始于其内存安全的基因。这一设计从根源上消除了 C/C++ 中最臭名昭著的内存损坏类漏洞。然而,安全之路远非一片坦途。通过对历史上约 160 个 CVE (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通用漏洞披露) 的分析,我们可以勾勒出 Go 语言独特的漏洞画像。

一份优异但非完美的成绩单

与同类语言相比,Go 的 CVE 总数表现优异,远低于 Python 和 Node.js。虽然高于 Rust,但必须指出,Go 的 CVE 中有 80% 来自其庞大且功能丰富的标准库。真正属于工具链本身(即 go 命令)的漏洞,历史上仅有 20 个。

而 Go 最引以为傲的“战绩”,无疑是其自研的加密库。通过坚持“审慎地选择性实现”的哲学,拒绝引入小众、复杂的加密算法,Go 的加密库在过去十年中,高危漏洞的数量仅为 OpenSSL 的 1/20

Go 漏洞的两大“元凶”

Go 的漏洞并非源于内存损坏,而是集中在两大截然不同的领域:

  1. 拒绝服务 (DoS, Denial of Service) – 影响较低
    这通常由恐慌 (Panic)(如切片越界)或资源耗尽(如因信任恶意输入而分配巨大内存)引起。由于现代云原生基础设施对服务崩溃有很强的弹性,这类漏洞通常被认为是低影响的。

  2. 行为不当 (Incorrect Behavior) – 影响严重
    这是 Go 安全的“心脏地带”,本质上是逻辑错误 (Logic Bugs)。其根源复杂多样:

    • 模糊的规范:许多漏洞源于其实现的协议规范本身就存在模糊性或缺少安全考量。例如,早期的 HTTP/1.1 和 HTML 规范,为“走私”请求、无限循环解析等攻击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 实现错位 (Misalignment):当 Go 的实现与其他语言的实现,在处理相同输入时得出不同结果,就可能产生漏洞。例如,一个 Go 编写的代理,如果它解析 HTTP 请求的方式与下游的后端服务不同,攻击者就可能利用这种差异来“走私”恶意请求。
    • 危险的底层 API:过早地暴露底层、需要使用者具备深厚专业知识才能安全使用的 API,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演讲中提到了 crypto/elliptic 包的例子:该包提供了椭圆曲线数学的底层操作,但并未强制执行所有必要的安全检查,而是假设调用者会自己完成。这为误用留下了巨大的风险。

两大高危“雷区”:CGO 与汇编

演讲特别点名了两个需要被高度警惕的区域:

  • 汇编 (Assembly):为了极致的性能,Go 的核心加密库大量使用了汇编实现。但这带来了严峻的挑战:Go 自定义的汇编语言难以审查、难以测试,也难以保证其常量时间特性。
  • CGO:这是 Go 安全的“重灾区”。Roland 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工具链历史上 20 个漏洞中,有 13 个与 CGO 相关! 大部分问题并非来自 Go 本身,而是来自对 C 编译器和链接器标志(CGO_CFLAGS, CGO_LDFLAGS)的处理。攻击者可以通过恶意的构建标志,在 go build 期间加载任意共享库,实现远程代码执行。

现在 —— 正在进行的防御工事

汲取了过去的教训,Go 安全团队正专注于一系列“当下”的核心工作,以加固现有的防御体系。

1. 废弃并改进 API

团队正在系统性地审查标准库,逐步废弃那些设计存在缺陷、易被误用的危险 API(如 crypto/rsa 中的某个底层解密函数)。同时,遵循“如何才能让用户无法误用它?”的第一原则,设计更安全、更易于使用的新 API。

2. 拥抱纯 Go FIPS 支持

FIPS 是向美国政府销售软件必须遵守的加密标准。过去,Go 的 FIPS 支持依赖于 BoringSSL (一个 C 库),深受 CGO 问题困扰。在 Go 1.24 中,团队与社区合作推出了一个纯 Go 实现的 FIPS 模块。这不仅摆脱了 CGO 的安全隐患,也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合规流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3. 引入外部审计

为了克服内部团队可能存在的“视野盲区”,在 2024 年初,团队聘请了第三方顶尖安全公司 Trail of Bits 对 Go 的全部加密库进行全面审计。结果令人满意——仅发现一个被认为是严重的问题,这既验证了团队内部工作的质量,也修复了潜在的未知风险。

未来 ——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规划

网络安全的战场永远在变化。Go 安全团队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未来的三大核心挑战。

1. 强化测试与验证

“要么不写代码,要么就好好测试它。” 这是防御 bug 的两大黄金法则。未来,团队将投入更多精力:

  • 引入更广泛、更系统的测试套件,尤其针对 TLS、x509 等复杂协议。
  • 持续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测试汇编代码的正确性和常量时间特性,这是目前的一大难点。

2. 加固模块生态系统

Roland 坦言:“Go 模块生态系统至今未遭受重大攻击,这只是时间问题。” 团队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在模块代理 (Proxy) 和 checksum 数据库 (SumDB) 层面引入新的安全机制,以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日益复杂的供应链攻击。虽然具体方案尚未公布,但这已是团队内部的头等大事。

3. 布局后量子密码学 (Post-Quantum Crypto)

量子计算的幽灵,正威胁着我们现有的一切公钥加密体系。团队正在密切关注后量子密码学的标准化进程,并已开始进行内部研究。但他们秉持着一贯的审慎原则:在一个后量子算法被主流协议(如 TLS)正式采纳之前,Go 标准库不会贸然实现它。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 Go 提供的 API 是经过真实场景检验的、设计优良的,而不是一份匆忙的、可能会被废弃的草案实现。

4. 将 govulncheck 集成到 go 命令中

govulncheck 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工具,它能通过静态分析,精确地判断你的代码是否真的调用了某个依赖库中的漏洞函数,从而避免“狼来了”式的无效告警。但由于它目前是一个独立工具,使用率并不理想。

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将 govulncheck 的功能直接集成到 go 命令中,让漏洞扫描成为每个 Gopher 日常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 go fmt 或 go test 一样。

小结: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战争”

演讲的最后,Roland 向社区发出了邀请:安全并非仅仅是安全团队的责任,它需要每一位开发者的参与。

  • 报告异常:如果你在生产中观察到任何“诡异”的行为,请不要轻易放过。最近一个关于 database/sql 包的严重竞态条件漏洞,正是由一家大公司报告的、看似无关的“查询结果异常”所引出的。
  • 反馈“安全隐患” (Footguns):如果你发现 Go 的某个 API 设计让你很容易写出不安全的代码,请告诉 Go 团队。他们乐于采纳建议,设计出更安全的 API。

Go 语言的安全性,并非源于某个单一的、革命性的功能,而是源于其内存安全的设计、审慎的 API 哲学,以及一个专注、专业的团队在幕后进行的、持续不断的、细致入微的改进工作。正是这场由官方团队引领、需要整个社区共同参与的“隐形战争”,构筑了 Go 语言值得信赖的安全基石。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想系统学习Go,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我的新书《Go语言第一课》是你的首选。源自2.4万人好评的极客时间专栏,内容全面升级,同步至Go 1.24。首发期有专属五折优惠,不到40元即可入手,扫码即可拥有这本300页的Go语言入门宝典,即刻开启你的Go语言高效学习之旅!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Go团队成员的忠告:在你的API变得无法挽回之前,必须掌握的四条原则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09/24/evolving-your-go-api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你在 package 中导出的每一个 func 和 type,都是一份对用户的承诺。然而,变化是软件开发中唯一不变的真理。当需求变更、bug 修复、甚至认知升级时,你将如何修改这份“承诺”,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你和你的用户造成的破坏?

在最近的 GopherCon EU 大会上,来自 Google Go 团队的 Jonathan Amsterdam 就“如何管理 Go API 变更”这一核心议题,分享了官方团队的深刻见解与最佳实践。

这次演讲更像是一堂关于工程哲学与用户同理心的必修课。本文为你提炼了其中最关键的四大核心原则,供大家参考。

原则一:“未来防护”——在设计之初就预见变化

避免破坏性变更的最好时机,是在你写下第一行 API 代码的时候。Amsterdam 强调,通过“未来防护” (Future-Proofing) 的设计,可以从源头上消除大量未来的麻烦。

核心理念:保持最小化

“你可以随时添加东西,但修改或移除它们要困难得多。” 这是未来防护的第一信条。在你导出任何一个符号之前,请三思:

  • 非必要,不导出:如果一个符号可以在包内私有化,就绝不要导出它。一个常见的误区是为了方便测试而导出内部函数,更好的做法是使用 _test.go 文件和黑盒测试。
  • 巧用 internal 包:如果一个符号需要在你的模块内部跨包共享,但又不希望被外部用户依赖,请将它放在 internal 包中。你知道吗?标准库的 net/http 树下有 4 个 internal 包,而 crypto 树下则多达 58 个!这正是 Go 团队严控公共 API 暴露面积的体现。

拥抱选项模式

当你预见到一个函数或类型的创建过程未来可能需要更多配置时,请立即使用选项模式。

Go 社区主要有两种主流实现:选项结构体 (Option Structs)可变函数选项 (Variadic Functional Options)。在演讲中,Jonathan Amsterdam 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并明确表达了对前者的偏爱。

推荐方案:选项结构体 (Option Structs)

这是 Amsterdam 推荐的模式。它通过定义一个 Options 结构体,并通过指针传递来实现。这种方法:

  • 轻量且直观:定义一个字段比定义一个函数更简单。
  • 默认行为清晰:用户可以简单地传入 nil 来获取所有默认行为。
  • 零值友好:结构体的零值本身也应代表一套有效的默认配置。
  • 扩展方便:新增一个配置选项,你只需在 Options 结构体中添加一个新字段即可。所有现有的、使用旧 Options 结构体或传入 nil 的客户端代码都不会被破坏,它们会自然地获得新字段的零值。

下面是一个选项结构体方案的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 Client 是我们要创建的类型
type Client struct {
    addr    string
    retries int
    timeout time.Duration
}

// Options 定义了所有可配置项
type Options struct {
    Retries int
    Timeout time.Duration
}

// NewClient 使用选项结构体进行初始化
func NewClient(addr string, opts *Options) (*Client, error) {
    // 默认值
    const (
        defaultRetries = 3
        defaultTimeout = 10 * time.Second
    )

    // 内部复制 opts,避免外部修改影响内部状态
    var o Options
    if opts != nil {
        o = *opts // 浅拷贝
    }

    // 如果用户未提供,则使用默认值
    if o.Retries == 0 {
        o.Retries = defaultRetries
    }
    if o.Timeout == 0 {
        o.Timeout = defaultTimeout
    }

    c := &Client{
        addr:    addr,
        retries: o.Retries,
        timeout: o.Timeout,
    }
    fmt.Printf("Client created: %+v\n", c)
    return c, nil
}

func main() {
    // 使用默认配置 (传入 nil)
    fmt.Println("--- Using defaults ---")
    NewClient("localhost:8080", nil)

    // 自定义部分配置
    fmt.Println("\n--- Using custom options ---")
    NewClient("remote:9090", &Options{
        Timeout: 5 * time.Second,
    })
}

输出:

--- Using defaults ---
Client created: &{addr:localhost:8080 retries:3 timeout:10000000000}

--- Using custom options ---
Client created: &{addr:remote:9090 retries:3 timeout:5000000000}

然而,选项结构体模式也存在一个核心挑战如何处理非零值的默认值,或者如何区分用户显式传入的“零值”与“未提供该值”的情况?

例如,在我们的 Client 示例中,如果 Retries 的默认值不是 0 而是 3,但用户可能确实想将重试次数显式设置为 0。此时,if o.Retries == 0 的判断逻辑就会失效。

这个问题的标准解决方案是在结构体中使用指针字段

type Options struct {
    Retries *int
    Timeout *time.Duration
}

通过指针,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三种状态:
* Retries 为 nil:用户未提供此选项,应使用默认值。
* Retries 指向 0:用户显式将重试次数设置为 0。
* Retries 指向其他值:用户设置了自定义值。

但这种解决方案带来了新的缺点

  1. 用户体验变得笨拙:用户无法直接创建指向字面量 (literal) 的指针。他们必须先创建一个临时变量,这增加了代码的冗余。
// 为了传入一个 *int,用户必须这么写:
retries := 0
timeout := 5 * time.Second
client, _ := NewClient("addr", &Options{
    Retries: &retries,
    Timeout: &timeout,
})
  1. 需要工具函数辅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库会提供 aws.Int(0) 或 google.String(“foo”) 这样的辅助函数来简化指针的创建,但这又增加了额外的认知负担。

Jonathan Amsterdam 在演讲中也坦诚地指出了这一点,并兴奋地提到 Go 团队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Go 1.26 有望通过一个备受期待的提案,让 new(0) 或 new(“foo”) 这样的语法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改善选项结构体模式的用户体验。

替代方案:可变函数选项(Variadic Functional Options)

正如 Amsterdam 在演讲中提到的,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模式,由 Dave Cheney 等人推广。它将每个选项定义为一个函数,并通过可变参数传入。

我们同样用一个可运行的示例来展示其实现: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 Client 结构体保持不变
type Client struct {
    addr    string
    retries int
    timeout time.Duration
}

// Option 是一个函数类型,用于修改 Client 实例
type Option func(*Client)

// WithRetries 是一个返回 Option 的函数
func WithRetries(r int) Option {
    return func(c *Client) {
        c.retries = r
    }
}

// WithTimeout 是另一个返回 Option 的函数
func WithTimeout(t time.Duration) Option {
    return func(c *Client) {
        c.timeout = t
    }
}

// NewClient 使用可变函数选项进行初始化
func NewClient(addr string, opts ...Option) (*Client, error) {
    // 首先设置默认值
    c := &Client{
        addr:    addr,
        retries: 3,
        timeout: 10 * time.Second,
    }

    // 循环应用所有传入的选项函数
    for _, opt := range opts {
        opt(c)
    }

    fmt.Printf("Client created: %+v\n", c)
    return c, nil
}

func main() {
    // 使用默认配置 (不传入任何 option)
    fmt.Println("--- Using defaults ---")
    NewClient("localhost:8080")

    // 自定义部分配置
    fmt.Println("\n--- Using custom options ---")
    NewClient("remote:9090", WithTimeout(5*time.Second))
}

输出:

--- Using defaults ---
Client created: &{addr:localhost:8080 retries:3 timeout:10000000000}

--- Using custom options ---
Client created: &{addr:remote:9090 retries:3 timeout:5000000000}

优点:
* 优雅地处理非零值默认值:这是它最大的优势。因为只有当用户显式传入某个选项函数时,对应的配置才会被修改,否则自然保持默认值。

缺点:
* 可能产生语义模糊:Amsterdam 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你重复传入同一个选项时,会发生什么?” 例如,NewClient(“addr”, WithTimeout(5*time.Second), WithTimeout(10*time.Second)) 的行为是什么?是第一个生效、最后一个生效,还是应该报错?这为 API 带来了不确定性,需要额外的文档和实现来约束。
* 感觉“有些重”:他直言:“我只是觉得它有点重量级,因为你必须为每个选项都定义一个函数,而不是一个字段,这对我来说感觉更轻量。” 这种“重量级”的感觉,源于它需要更多的样板代码(为每个选项创建一个 With… 函数),与 Go 追求简洁的哲学有所出入。

虽然两种模式都能有效地实现未来防护,但 选项结构体 模式因其更轻量、语义更明确的特点,成为了 Go 官方团队成员更倾向于推荐的选择。

保护接口的技巧

向一个已发布的接口添加方法,是绝对的破坏性变更。如果你的接口主要用于包内实现,不希望被外部用户实现,可以添加一个私有方法来“锁定”它。

// 这是一个被“锁定”的接口,外部包无法实现它
type LockedInterface interface {
    ExportedMethod()
    // 这个私有方法让其他包无法实现该接口
    unexportedMethod()
}

这样,未来你就可以自由地向 LockedInterface 添加新的导出方法,而不会破坏任何用户代码,因为唯一能实现它的代码就在你的掌控之中。

到这里,一些小伙伴儿可能要问:“既然不想让用户实现该接口,直接将接口定义为非导出接口不就行了吗?” 这里简单说一下非导出接口与都带有私有方法的导出接口的应用场景差异。

非导出接口适用于接口及其所有实现都完全是包内部的私有细节,不希望任何外部代码感知或使用其类型;而包含私有方法的导出接口则适用于接口类型本身需要作为公共API的一部分(例如作为函数参数或返回值)来定义契约,但同时又严格限制只有定义该接口的包内部才能提供其具体实现,以防止外部用户自行实现该接口。

原则二:“增加,而非修改”——当变更不可避免时的黄金法则

即便你做了万全的准备,总有一天,你还是需要修改 API。此时,请牢记这条黄金法则:增加新功能,而非修改旧功能。

  • 要为函数添加参数? -> 增加一个新函数
    在 Go 中,我们通常会为新函数起一个更具描述性的名字,例如在函数名后加上 Context 或 Ex。

  • 要为接口添加能力? -> 增加一个新接口,并使用类型断言。
    net/http 中的 Pusher 接口就是绝佳范例。服务器通过类型断言检查 ResponseWriter 是否“顺便”实现了 Pusher 接口,从而实现可选的功能增强,而不是粗暴地修改 ResponseWriter 接口本身。

下面是一个可运行的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 Reader 是我们已发布的 v1 接口
type Reader interface {
    Read() string
}

// Closer 是我们希望添加的新能力
type Closer interface {
    Close()
}

// StringReader 是 Reader 的一个实现
type StringReader struct {
    content string
}

func (s *StringReader) Read() string {
    return s.content
}

// FileLikeReader 是一个同时实现了 Reader 和 Closer 的新类型
type FileLikeReader struct {
    content string
}

func (f *FileLikeReader) Read() string {
    return f.content
}
func (f *FileLikeReader) Close() {
    fmt.Println("FileLikeReader closed!")
}

// Process 函数只依赖于 v1 的 Reader 接口
func Process(r Reader) {
    fmt.Println("Processing data:", r.Read())

    // 使用类型断言来可选地使用新功能
    if c, ok := r.(Closer); ok {
        c.Close()
    } else {
        fmt.Println("This reader cannot be closed.")
    }
}

func main() {
    fmt.Println("--- Processing StringReader ---")
    Process(&StringReader{content: "hello"})

    fmt.Println("\n--- Processing FileLikeReader ---")
    Process(&FileLikeReader{content: "world"})
}

输出:

--- Processing StringReader ---
Processing data: hello
This reader cannot be closed.

--- Processing FileLikeReader ---
Processing data: world
FileLikeReader closed!

原则三:游戏规则改变者——Go 1.26 的 //go:fix 内联指令

谈到废弃旧 API,Amsterdam 兴奋地宣布了一个即将在 Go 1.26 中登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go:fix inline 指令

这个特殊的注释指令,允许包的作者声明一个旧函数可以被其新版本安全地内联替换。这为 API 迁移提供了一条平滑、半自动化且绝对安全的路径。

一个即将可用的示例:

// in package ioutil (old)
package ioutil

import "io"

//go:fix inline io.ReadAll
// Deprecated: Use io.ReadAll instead.
func ReadAll(r io.Reader) ([]byte, error) {
    return io.ReadAll(r)
}

// --- in user's code ---
package main

import (
    "bytes"
    "fmt"
    "io/ioutil" // 初始依赖
)

func main() {
    reader := bytes.NewBufferString("hello world")
    // 用户最初调用的是旧的 API
    data, _ := ioutil.ReadAll(reader)
    fmt.Println(string(data))
}

// 运行 gofix (或使用 gopls) 后,用户的代码会自动变成:
/*
package main

import (
    "bytes"
    "fmt"
    "io" // import 被自动重写
)

func main() {
    reader := bytes.NewBufferString("hello world")
    // 调用被自动替换为新的 API
    data, _ := io.ReadAll(reader)
    fmt.Println(string(data))
}
*/

这个功能极其强大,因为它将 API 迁移的痛苦降到了最低。它甚至可以用于引导用户从 v1 版本平滑过渡到 v2 版本,极大地减轻了作者的维护负担和用户的升级阻力。

原则四:安全阀——用构建标签进行有原则的实验

有时候,你不确定一个新 API 是否是“正确”的,需要让它在真实世界中“烘焙”一段时间。Amsterdam 强烈建议使用构建标签 (Build Tags) 来管理这类实验性功能。

不要使用像 //go:build experiment 这样通用的标签,而应使用特定于你的模块和实验的、唯一的标签,以避免与其他模块的实验标签冲突。

一个可运行的示例:
假设我们有两个文件。

//features.go

//go:build !mymodule_coolfeature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Greet() {
    fmt.Println("Hello, old world!")
}
// features_experimental.go

//go:build mymodule_coolfeature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Greet() {
    fmt.Println("Hello, experimental new world!")
}
// main.go
go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Greet()
}

如何运行:

# 默认情况下,运行不带构建标签的版本
$ go run .
Hello, old world!

# 通过 -tags 标志开启实验性功能
$ go run -tags=mymodule_coolfeature .
Hello, experimental new world!

log/slog 在进入标准库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 x/exp 仓库中进行了长时间的孵化。这种方法为新功能的引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安全阀”,让你可以收集用户反馈,同时又不做出任何稳定性承诺。

小结:API 设计的核心是同理心

Jonathan Amsterdam 的分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 Go API 演进路线图。从“未来防护”的先见之明,到“增加而非修改”的务实操作,再到 //go:fix 的自动化迁移和构建标签的灵活实验,Go 团队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既强大又优雅的工具箱。

这些原则和工具的背后,贯穿着一条核心思想:对用户的同理心。一个优秀的 API 设计者,会始终将用户的迁移成本、信任和体验放在首位。因为最终,让你陷入维护泥潭的,往往不是技术的复杂性,而是那些因破坏性变更而失去的用户。

视频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b0yy8u-Gs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进阶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