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Blogger 下的文章
buildc 0.2.2版本发布
随着buildc在项目中的深入使用,开发和测试人员都提出了不少良好意见,让我们有些应接不暇了,这次的版本更新也是为了满足这些意见和建议。 由于忙于应对这些眼前的需求,原本0.3.0的改进计划也被推迟了一些。
buildc 0.2.2版本包含了两个主要修正。
* 增加了–ignore-error命令行选项
自从buildc cache相关命令严格区分–cmode=32-bit还是64-bit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某开发人员A负责两个子系统 subsys1和subsys2的开发,这两个子系统分别用到了lib1和lib2。subsys1是一个64bit系统,依赖lib1;而 subsys2是一个32bit系统。依赖lib2。这样开发人员A在自己的开发环境下要管理和缓存lib1和lib2。管理lib1时,用到的 是buildc cache update –cmode=64-bit命令,而管理lib2时,用到的是buildc cache update –cmode=32-bit命令。这时如果内部的二进制库服务器上没有lib1的32bit版本或者没有lib2的64bit版本,buildc cache相关命令就会执行失败。为了临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增加了–ignore-error命令行选项,这样即便lib1无32bit版本 或者lib2无64bit版本,buildc cache相关命令执行不会失败,开发人员A开发环境下的subsys1和subsys2的构建也会顺利完成。
关于这个问题,后续期待在buildc 0.3.0版本或后续版本得到更好的解决。
* 增加buildc pack source –component=[src|deps|all]命令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在生产环境下做任何编译操作的。但有些特殊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将源码拿到生产环境下进行编译。之前使用buildc进行 源码构建的工程拿到生产环境下进行编译极为不便,因为生产环境下没有buildc环境,也没有依赖库的cache,因此我们的运维人员提出这样的 需求:提供一份可在生产环境下进行编译的source包。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针对setup工程进行了完善,对buildc的pack命令做 了扩充,使得buildc pack支持source打包。
buildc pack source支持三个component参数:src、deps和all。src意为源码包,包中只包含工程源码;deps是打依赖包,及包中包含的都是 工程依赖的对应平台的第三方库的二进制版本;all则是src和deps的合体,是一个全量的,在目标环境可直接编译的包。
buildc pack source输出的目标包内结构大致如下:
target-package/
– deps/
– lib1/
– 1.1.0/
– x86_64_linux/
– proj_name
– configure
– Make.rules
– Makefile
– ….
前面说过,这个包在目标环境是直接可编译的,你只需执行:
$>./configure
$> make
在制作目标包时,buildc pack source命令就已经将Make.rules中的各种库的依赖信息按照目标包的结构做了调整。执行configure是为了根据目标环境对 Make.rules做最后的调整。
另外源码包仅携带对应目标平台的第三方库的版本,不会将所有平台的版本都带上。当然这样有利有弊。优点在于源码包的size不会很大;缺点在于, 如果生产环境有许多种平台的话,我们需要为每个平台准备一份源码包。
BTW,现在的buildc基本上由我们组的小兄弟wtz1989227一个人维护,包括buildc的manual更新,这次的更新也都是他一 个人的工作成果。小声的说一句:wtz1989227接触Python也为时不多,因此代码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提高余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