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ssembly 下的文章

汇编之路-复习栈操作

不得不承认上次关于栈桢和栈操作写得有些笼统,这里做一次“补充”,美名其曰:“复习”。

下面的这个例子几乎就能覆盖所有的栈操作相关的内容了。
void dummy()
{
        int     i = 12;
        int     j = 13;
        char    c = 'a';
}

int main()
{
        dummy();
        return 0;
}

下面是利用MDB(注[1])反汇编的代码:
> main::dis
main:                           pushl   %ebp
main+1:                         movl    %esp,%ebp
main+3:                         subl    $8,%esp
main+6:                         andl    $0xf0,%esp
main+9:                         movl    $0,%eax
main+0xe:                       subl    %eax,%esp
main+0×10:                      call    -0x2a          
main+0×15:                      movl    $0,%eax
main+0x1a:                      leave
main+0x1b:                      ret

> dummy::dis
dummy:                          pushl   %ebp
dummy+1:                        movl    %esp,%ebp
dummy+3:                        subl    $0xc,%esp
dummy+6:                        movl    $0xc,-4(%ebp)
dummy+0xd:                      movl    $0xd,-8(%ebp)
dummy+0×14:                     movb    $0×61,-9(%ebp)
dummy+0×18:                     leave
dummy+0×19:                     ret

分析上面的汇编代码我们要解决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过程调用的标准模式
我们知道发生过程调用的指令是call,那么call做了些什么呢?上面每个过程的最后都有leave指令,它又作了什么呢?我们不妨来跟踪一个栈帧的形成过程,分析后自然会有答案。

(1) 我们从main + 0×10处开始,这里是一个call指令,此时的活动栈帧为main的栈帧,dummy栈帧尚未形成:
+          + 0xffffffff
|          |
+———-+
|          | main的返回地址,属于main的调用者栈帧范畴
+———-+ —————————
|    A     | main栈帧栈底 <– %ebp
+———-+
|    B     |
+———-+
|    C     | main栈帧栈顶 <– %esp
+———-+
|          |
+          + 0×00000000

(2) 调用call指令后,未执行dummy前,此时main的栈帧已经结束,%eip中存放dummy起始指令地址准备执行。
+          + 0xffffffff
|          |
+———-+
|          | main的返回地址,属于main的调用者栈帧范畴
+———-+ —————————
|    A     | main栈帧栈底 <— %ebp
+———-+
|    B     |
+———-+
|    C     |
+———-+
|          | dummy的返回地址, main栈帧栈顶 <– %esp
+———-+ —————————
|          |
+          + 0×00000000
可见call首先将main调用的函数(这里是dummy)的返回地址pushl到栈中,形成main栈帧的最后一个部分,然后跳到dummy的起始处。所以call等价于下面两条指令:
pushl %eip  //将下一条指令地址压入栈中
jmp dummy

(3) 形成dummy栈帧
dummy首先将main的栈底保存起来,然后创建自己的栈底。
+          + 0xffffffff
|          |
+———-+
|          | dummy的返回地址,属于main的栈帧范畴
+———-+ —————————
|    D     | dummy栈帧栈底 <– %ebp,存储着main栈帧栈底
+———-+
|    E     |
+———-+
|    F     | dummy栈帧栈顶 <– %esp
+———-+ —————————
|          |
+          + 0×00000000

(4) dummy返回
dummy返回时调用的第一条指令leave,该指令相当于如下两条指令:
指令1: movl %ebp %esp // 将%esp置到dummy栈桢首部

该指令执行后状态如下:
+          + 0xffffffff
|          |
+———-+
|          | dummy的返回地址,属于main的栈帧范畴
+———-+ —————————
|    D     | dummy栈帧栈底 <– %esp <– %ebp
+———-+
|    E     |
+———-+
|    F     | dummy栈帧栈顶
+———-+ —————————
|          |
+          + 0×00000000

指令2:popl %ebp
该指令执行后状态如下:
+          + 0xffffffff
|          |
+———-+
|          | main的返回地址,属于main的调用者栈帧范畴
+———-+ —————————-
|    A     | main栈帧栈底 <— %ebp
+———-+
|    B     |
+———-+
|    C     |
+———-+
|          | dummy的返回地址,main栈帧栈顶 <– %esp
+———-+ —————————
|    D     | dummy栈帧栈底
+———-+
|    E     |
+———-+
|    F     | dummy栈帧栈顶
+———-+ —————————
|          |
+          + 0×00000000

dummy返回时调用的第二条指令ret,该指令相当于popl %eip,执行完内存栈的情况如下:
+          + 0xffffffff
|          |
+———-+
|          | main的返回地址,属于main的调用者栈帧范畴
+———-+ —————————-
|    A     | main栈帧栈底 <— %ebp
+———-+
|    B     |
+———-+
|    C     | <– %esp main栈帧栈顶
+———-+
|          | dummy的返回地址
+———-+ —————————
|    D     | dummy栈帧栈底
+———-+
|    E     |
+———-+
|    F     | dummy栈帧栈顶
+———-+ —————————
|          |
+          + 0×00000000

至此,main的栈桢又再次被恢复了。

经过上面分析,得出过程调用标准模式如下:
pushl %ebp
movl %esp %ebp

//过程体

leave
ret
其中ret和call对应,而leave则和最开始的那两句对应。

2、访问局部变量
在dummy的汇编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对三个局部变量i,j,c的赋值语句:
movl    $0xc,-4(%ebp)
movl    $0xd,-8(%ebp)
movb    $0×61,-9(%ebp)
其三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通过对%ebp的偏移来访问局部变量的”。

3、局部变量的分配
两个以上的局部变量的栈上分配涉及到栈内存的对齐问题,dummy的代码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在dummy的栈桢中分配了两个整型和一个char型变量,实际需要9个字节。那我们来看看汇编是否给我们只分配了9个字节呢?
movl    %esp,%ebp
subl    $0xc,%esp
movl    $0xc,-4(%ebp)

可以看出subl $0xc,%esp一句在内存栈上为我们留出12个字节的空间,在char c的后面又多分了3个字节,以保证对后面的变量的地址访问是对齐的。

4、对异构类型变量的分配和访问
举例如下:
struct test_t {
        int i;
        int j;
        int a[3];
};

void dummy()
{
        struct test_t t;
        t.i = 11;
        t.j = 12;
        t.a[0] = 'a';
        t.a[1] = 'b';
        t.a[2] = 'c';
}

int main()
{
        dummy();
        return 0;
}

> dummy::dis
dummy:                          pushl   %ebp
dummy+1:                        movl    %esp,%ebp
dummy+3:                        subl    $0×28,%esp
dummy+6:                        movl    $0xb,-0×28(%ebp)
dummy+0xd:                      movl    $0xc,-0×24(%ebp)
dummy+0×14:                     movl    $0×61,-0×20(%ebp)
dummy+0x1b:                     movl    $0×62,-0x1c(%ebp)
dummy+0×22:                     movl    $0×63,-0×18(%ebp)
dummy+0×29:                     leave
dummy+0x2a:                     ret

与上面的例子不同的是这次为了存储一个test_t类型结构,栈居然留出了0×28(40d)大小的空间,在t.a[2]与%ebp之间留了0×14(20)个字节空闲。这里的原因不得而知。如果是为了对齐,那么这个代价着实不小。

[注1]
在X86平台的Solaris9上,GDB反汇编使用的语法与我们的稍有差异,而使用Solaris自带的MDB(The Modular Debugger)则和我们的汇编语法保持一致。顺便说一句MDB是一个强大的调试工具,在Sun公司的网站上有其详细的使用说明。

汇编之路-栈操作与栈帧

结构化程序的一个最基本的单元就是“函数”或者叫“过程”。在汇编这一层自然也相应的有支持这些概念的指令操作,如栈操作和栈帧的概念。

首先这里要为“打开汇编之门”那篇blog补充一点的是:汇编语言是与机器相关,这里的一切都是基于IA-32机器平台的。

1、寻址方式
我们已经知道在操作数表示中有一种是用来指示内存地址的内容的,在GNU Assembly中指示内存地址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被统称“寻址方式”。通用的寻址格式为:“Imm(Eb, Ei, s)”[1]。解释一下:该表达式的计算方式为Imm + R[Eb] + R[Ei] * s,这一串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一个存储器的地址,操作指令通过该操作数表达式计算出来的内存地址来访问内存。

由通用形式演化几种常见特殊形式如下:
1) Imm – 注意与$Imm区别,后者为立即数,而前者是以立即数形式承载的一个内存地址,这种方式叫绝对寻址;
2) (Ex) – 注意与Ex区别,后者为寄存器内容,而前者是以寄存器内容形式承载的一个内存地址,这种方式叫间接寻址;
3) Imm(Eb) – 其表示结果是内存地址为Imm + R[Eb];
4) (Eb, Ei) – 其表示结果是内存地址为R[Eb] + R[Ei];
5) Imm((Eb, Ei) – 其表示结果是内存地址为Imm + R[Eb] + R[Ei]。

2、寄存器使用
在“打开汇编之门”中曾经提过虽然寄存器的专用性已经降低,但是某些寄存器还是有其专用场合的。GNU为我们制定了一个寄存器使用规则,规则规定:“%eax、%ecx和%edx是由调用者负责存储的,而%ebx、%ebi和%esi则由被调用者保护,而%esp和%ebp都是栈操作专用的”。

3、栈操作
栈,实际上是一块儿专用的内存区域,每个进程地址空间都有其专有的栈区。地球人都知道关于栈有两种操作:Push和Pop。相应的GNU Assembly分别定义了“pushl S”和“popl D”分别来完成压栈和出栈操作。每个操作都包含两个步骤:移动栈顶指针和数据传送。
pushl S R[%esp] <– R[%esp] – 4 ;M[R[%esp]]<– S
popl D   D <– M[R[%esp]];R[%esp] <– R[%esp] + 4

4、栈帧的形成
提到函数或者过程调用就不能离开栈操作。而每个函数或者过程调用也都离不开一个叫“栈帧”的概念。栈是用来传递参数、保存返回结果等作用的,而栈帧则是1对1映射到某个过程调用的。栈帧由%ebp来标识。我们来看看一个例子,通过该例子看看栈帧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
void callee(int x, int y) {
 x = 1;
 y = 2;
}

void caller(int m, int n) {
 callee(m, n);
}

翻译为汇编代码为:
_callee:
 pushl %ebp   //保存调用者的栈帧地址
 movl %esp, %ebp  //初始化callee栈帧地址
 movl $1, 8(%ebp)  //获取参数x信息
 movl $2, 12(%ebp)  //获取参数y信息
 popl %ebp
 ret
… …
… …
_caller:
 pushl %ebp   //保存调用者的栈帧地址
 movl %esp, %ebp  //初始化caller栈帧地址
 subl $8, %esp  
 movl 12(%ebp), %eax  
 movl %eax, 4(%esp)
 movl 8(%ebp), %eax
 movl %eax, (%esp)
 call _callee
 leave
 ret
看看callee的汇编码:进入callee后首先保存其调用者caller的栈帧地址,然后读取其调用者caller栈帧中的参数信息进行计算。可以看出一个过程的栈帧中起码包括其上一个栈帧的起始地址,然后是一些参数信息,按照CS.APP说法,栈帧在存储参数信息之前还有可能保存一些本地变量或临时变量等。在每个过程的栈帧的结尾处都记录着过程返回地址,这个返回地址是由call执行时自动加入的。callee都是通过%ebp +/- 偏移量来获取参数信息的。用下面的图可以小结一下栈帧的模样(起始:%ebp所指的字节–> 终止:返回地址所在字节):

+              +
 |               |
+———-+
| old %ebp | <— %ebp
+———-+
| 本地变量 |
+———-+
|   参数n  |
+———-+
|   参数…|
+———-+
|   参数1  |
+———-+
| 返回地址 |
+———-+
|     …        |
|                |<– %esp

[注1]
这里采用了CSAPP中的表示方法,Eb表示基址寄存器,Ei表示变址寄存器,s为伸缩因子。我们使用R来表示引用某个寄存器的值,使用M来表示引用某内存地址。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