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程序员 下的文章

从《凡人修仙传》到《三体》:顶尖程序员的“降维打击”与“法则”之力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10/24/from-fanren-to-three-body-top-programmers-power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论道了程序员的修仙境界。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随之而来:决定一个修士(程序员)最终高度的,究竟是什么?是掌握了更多华丽的“法术”(框架/工具),还是洞悉了其背后的“天地法则”(底层原理)?

在《凡人修仙传》的后期,韩天尊与道祖们的斗法,早已不是简单的法宝对轰,而是对时间、空间等“至尊法则”的掌控。谁对法则的理解更深,谁就能言出法随,改天换地。

这正如《三体》中的高等文明,它们不屑于用飞船、激光炮甚至核武器,而是直接动用宇宙规律本身作为武器——一张“二向箔”,便能将整个太阳系从三维降至二维,完成终极的“降维打击”。

回到我们的世界,程序员的“降维打击”又是什么?答案是:当大多数人还在钻研“术”(框架、API)的层面时,顶尖高手早已在运用“道”(计算机科学基础法则)的力量,直击问题的本源。

这“术”与“道”的差别,便在程序员的成长之路上,自然而然地分化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修行路线。一条是精研万千“法术”,追求招式的极致与华丽;另一条则是追本溯源,探寻那不变的“天地大道”。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两条路上的风景,看看它们各自通往何方。

“修术”与“悟道”:程序员的两条修行之路

程序员的成长,往往会分化为两条截然不同的修行路线。

第一条路:“修术”的修士 —— 框架与API的熟练工

在修仙界,他们是勤学苦练各种“法术”的低阶修士,对“火球术”、“御风术”的咒语手诀了如指掌,能在战斗中熟练释放。但他们不知火球为何燃烧,当遇到克制其法术的敌人时,便会束手无策。

在程序员界,他们是这样的:

  • 特征: 精通 Gin/Spring/Vue/React 全家桶,对各种注解、Hook、API 信手拈来,能用极高的效率搭建业务应用。他们是项目中的“突击手”,是团队快速交付的保障。
  • 瓶颈:
    1.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遇到深层次问题,如 JVM 内存溢出、GC 频繁、数据库死锁时,他们的“法术”失灵了。因为这些问题触及了“术”背后的“法则”。
    2. 根基不稳,难以迁移: 当技术浪潮更迭,新的框架(新的“法术体系”)出现时,他们需要从头学起,过去的经验很大一部分会作废。
    3. 天花板低: 他们的工作是“实现”,而非“创造”。他们能用积木搭出华丽的城堡,但无法自己设计和制造积木。

第二条路:“悟道”的宗师 —— 法则与本源的掌控者

在修仙界,他们是韩立后期的境界,乃至道祖。他们不再拘泥于具体“法术”,想用火,便直接调动天地间的火之法则。他们甚至可以“神通自创”,因为他们理解了力量的本源。

在程序员界,他们掌握了那些不变的“法则”:

  • 时间法则 -> 算法与复杂度: 他们深知,程序的性能瓶颈往往不在于硬件快慢,而在于算法的优劣。一个从 O(n²) 到 O(n log n) 的算法优化,胜过十倍的服务器升级。这是对程序“时间流速”的直接掌控。

  • 空间法则 -> 数据结构与内存管理: 他们能清晰地看到数据在内存中的排布,理解缓存行(Cache Line)、指针跳转如何影响性能。他们选择数据结构,如同仙人布置洞府,每一寸空间都物尽其用。这是对计算机“物理空间”的精妙运用。

  • 构造法则 ->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编译原理: 他们明白每一行高级语言,最终是如何被翻译成机器指令,在 CPU 的流水线上执行的。这种知识让他们能写出“亲和硬件”的代码,榨干硬件的每一分潜力。

  • 因果法则 ->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理论: 他们对网络的延迟、不可靠性有着深刻的敬畏。在设计系统时,他们遵循 CAP、BASE 等“因果铁律”,而不是盲目追求不可能的“既要又要”。

法则之力:程序员的“降维打击”

当“修术者”遇到瓶颈时,“悟道者”便会展现出碾压性的“降维打击”。

场景一:性能优化之战

  • 修术者: “系统慢了!赶紧加缓存!上 Redis!不行就升级服务器,从4核8G干到16核32G!”
  • 悟道者: “我先用 profiler 分析一下。哦,原来是这里有一个嵌套循环导致了笛卡尔积。把数据结构换成哈希表,一次遍历解决。”
  • 结果: 这是智力对算力的降维打击。

场景二:诡异 Bug 排除

  • 修术者: “这个 Bug 时有时无,只在生产环境高并发下出现!肯定是框架的 Bug!玄学,先重启大法试试。”
  • 悟道者: “听起来像是线程安全问题。我检查一下这里的共享变量,果然没有加锁,导致了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或者,这可能是 GC 停顿引起的。”
  • 结果: 这是洞察力对试错法的降维打击。

场景三:技术选型决策

  • 修术者: “我们要做新项目!必须用现在最火的微服务架构!上 Service Mesh,上云原生全家桶!”
  • 悟道者: “我们的业务初期流量不大,团队规模也小,强上微服务会带来巨大的运维成本。一个设计良好的单体应用,更能满足当前阶段的需求。要敬畏分布式系统的因果法则。”
  • 结果: 这是第一性原理对盲目跟风的降维打击。

如何“悟道”:从“术”到“道”的修行之路

“悟道”之路,注定是艰难而孤独的,但也是回报最丰厚的。

  1. 心法总纲:保持好奇,永远追问“为什么?”
    当你在用一个注解时,问自己:它背后是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的?不要满足于“它能工作”,要去探寻“它为何能这样工作”。

  2. 具体功法:

    • 重修基础,稳固道基: 静下心来,去啃那些“无用”的经典。《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CSAPP)、《算法导论》、《TCP/IP详解》……这些是刻在石头上的“天地法则”,是所有“法术”的根基。
    • 阅读源码,洞悉法术本源: 去读 Gin、Spring、Netty、Redis 的源码。看懂它们,就像是亲眼目睹了一位炼器大师如何将基础材料炼制成一件惊世法宝。
    • 动手造轮子,亲身证道: 尝试自己写一个简单的 Web 服务器、一个 RPC 框架。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被迫直面那些“法则”,并想办法去驾驭它们。
    • 跨界学习,他山之石: 学习数学、物理学、控制论中的思想。你会发现,负载均衡的思想在经济学中有体现,高可用的设计哲学与生物学的冗余备份异曲同工。大道相通。

小结

从“修术”到“悟道”,不是一条非此即彼的道路,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始于“术”,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从而激发对“道”的渴望;悟“道”之后,我们能更好地驾驭和创造新的“术”。

在程序员的修行世界里,“修术”可以让你成为一名可靠的工程师,在宗门(公司)里安身立命。但唯有“悟道”,才能让你拥有穿越技术周期、直击问题本质的力量,成为真正定义未来的宗师,施展出属于你的“降维打击”。

愿你我都能在代码的修行中,拨开“术”的迷雾,窥见“道”的光芒。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想系统学习Go,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

我的新书《Go语言第一课》是你的首选。源自2.4万人好评的极客时间专栏,内容全面升级,同步至Go 1.24。首发期有专属五折优惠,不到40元即可入手,扫码即可拥有这本300页的Go语言入门宝典,即刻开启你的Go语言高效学习之旅!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划船,还是扬帆?重新审视 996 文化背后的杠杆缺失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5/10/16/rethink-996-culture

大家好,我是Tony Bai。

“996”——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一周工作六天。这个术语早已成为国内科技行业高强度工作文化的代名词。其背后的逻辑似乎坚不可摧:如果你无法用才华取胜,那就用时间取胜。努力工作,加倍努力,似乎成为了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随着AI赛道竞争的白热化,996文化开始“传染”给美国西部的高科技行业,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欧美开发者的关注。

近日一篇名为《996 只是意味着你没有杠杆》的文章,对这一“努力神话”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批判。作者 J.A. Westenberg 在文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理论:当一家公司或个人将 996 作为其核心战略时,他们实际上已经输了。他们炫耀的不是自己的力量,而是自己的弱点

这篇文章既是是对工作文化的批判,也是一堂关于战略、价值和杠杆思维的深刻一课,值得每一位技术从业者深思。

996 的本质:没有帆,只能拼命划船

Westenberg 的核心观点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概括:

“The grind-maxxed founder is trying to row the boat harder. The leverage-maxxed founder has a sail.”
(拼命“卷”的创始人,正试图更用力地划船。而善用杠杆的创始人,早已扬起了帆。)

他认为,996 文化盛行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因为团队充满激情,而是因为他们的想法不够好,不足以在每天八小时内取得成功

  • 没有 PMF (产品市场契合) 的蛮力冲锋: 当一家公司还没有找到真正被市场需要的产品时,剩下的唯一选择似乎就是“动量表演”——通过让团队长时间工作来制造一种增长的假象。Westenberg 观察到,这种试图用蛮力冲破迷雾的方式,往往在找到突破口之前,就已将团队燃烧殆尽。
  • 用努力掩盖洞察的缺失: 过度沉迷于工作,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正义感和安慰感,让人误以为成功只是时间的函数,而非品味、判断力或时机的产物。作者直言:“没有洞察力的痴迷,只是一种病态。”

当一家公司最好的名片是“我们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时,在 Westenberg 看来,它其实什么都没说。

努力不是价值,“孔雀开屏”式的表演

为什么在没有独特优势(如顶尖人才、强大网络或创新想法)时,人们会倾向于崇拜“埋头苦干”?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身份焦虑”的副作用。

你需要向世界证明你是认真的、投入的。还有什么比所有人都下班回家后,你依然在办公室奋战,并拍照发推更好的方式呢?Westenberg 将这种行为称为“孔雀开屏 (peacocking)”式的表演,目的是展示“看我有多努力”。

然而,这种表演混淆了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 努力 ≠ 价值 (Effort is not value)
  • 工时 ≠ 产出 (Hours are not outcomes)
  • 工作 ≠ 进展 (Work is not the same as progress)

Westenberg 指出,如果你的唯一优势就是“努力”,那么你是可以被轻易替代的。因为总有比你更年轻、更饥渴、更绝望的人,愿意投入更长的时间。疲惫本身,构不成任何长期的护城河。

真正的优势:在不同的轴线上竞争

作者观察到,那些他真正钦佩的人,他们拥有的“不公平优势”往往与时间无关。

  • 有些人极擅长销售。
  • 有些人是天才的设计师。
  • 有些人是简化复杂系统的大师。

关键在于,他们在完全不同的轴线上竞争。他们不需要用 996 的方式工作,因为他们在四小时内创造的价值,可能比大多数人十二小时创造的还要多。

你很少听到真正伟大的创始人吹嘘“我只是比所有人都更努力工作”。你听到的是:

  • “我们找到了人们想要的东西,然后我们把它做了出来。”
  • “我们知道一个秘密。”
  • “我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在 Westenberg 看来,他们的成功,源于找到了独特的杠杆

寻找你的帆:超越时间的竞争

“努力”是线性且有上限的,而“杠杆”则是非线性且能带来指数级回报的。作者认为,最有价值的公司,正是由那些找到了杠杆的人建立的。

  • 智力杠杆 (Intellectual Leverage): 你是否拥有别人不知道的“秘密”?一个独特的洞察,一个创新的算法,一个更优越的架构。
  • 产品杠杆 (Product Leverage): 你的产品是否足够好,以至于它能“自我行走”?一个精心设计的产品,会在你睡觉时被用户自发分享。一个有用的工具,会为世界创造比其开发者投入的多得多的价值。
  • 分销杠杆 (Distribution Leverage): 你是否建立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渠道或网络?

花再多的时间划船,也无法拯救一个航向错误的游戏。

小结:别再建造一台“跑步机”

996 的神话,美化了“受苦”,并将其与“成功”错误地绑定。但 Westenberg 揭示的真相或许有些残酷:最有价值的工作,往往不是最辛苦的工作。

文章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尖锐的拷问:

“The next time someone brags about 996, ask them what they’re building. Ask them what they know that others don’t. Ask them what would keep working if they stopped. Because if the answer is “nothing,” then they haven’t built a company. They’ve just built a fucking treadmill.”
(下次有人吹嘘 996 时,问问他们在做什么。问问他们知道哪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问问他们,如果他们停下来,还有什么能继续运作。因为如果答案是“什么都没有”,那么他们并没有建立一家公司,他们只是造了一台他妈的跑步机。)

Westenberg 的文章提醒我们,作为技术从业者,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成为跑步机上跑得最久的人,而应该是那个找到更好的交通工具,甚至学会飞行的人。我们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我们创造的杠杆上,而非消耗的时间里。是时候停止奋力划桨,开始抬头寻找风向了。

资料链接:https://www.joanwestenberg.com/p/996-just-means-you-have-no-leverage


你的Go技能,是否也卡在了“熟练”到“精通”的瓶颈期?

  • 想写出更地道、更健壮的Go代码,却总在细节上踩坑?
  • 渴望提升软件设计能力,驾驭复杂Go项目却缺乏章法?
  • 想打造生产级的Go服务,却在工程化实践中屡屡受挫?

继《Go语言第一课》后,我的《Go语言进阶课》终于在极客时间与大家见面了!

我的全新极客时间专栏 《Tony Bai·Go语言进阶课》就是为这样的你量身打造!30+讲硬核内容,带你夯实语法认知,>提升设计思维,锻造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实战项目串讲。

目标只有一个:助你完成从“Go熟练工”到“Go专家”的蜕变! 现在就加入,让你的Go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如有需求,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与我私信联系。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进阶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