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Redhat 下的文章

解决一个IP路由选择问题

大学时曾旁听过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计算机网络"(我非科班出身,只能偷偷旁听),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当初他们使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影印版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不过记忆中课程的内容却渐渐模糊了。有些当时并没有深刻地理解的概念,现在依旧没理解,因为平时少有涉及。

上周在搭建CI环境时遇到了两个服务器(均安装的是RHEL 5.5 OS)之间网络不通的问题。这两个服务器分处于两个不同的局域网网段:服务器A IP为10.10.12.xxx,服务器B的IP为10.10.13.yyy,从A到B无法Ping通,但B到A是没有问题的。这时恰巧一位系统工程师同事到开发大厅办事,我就顺便请他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不知道是因为有急事呢,还是我没有说清楚问题所在,他在A主机上先是删除了若干路由,然后又在/etc/rc.local中添加了一条路由:"route add -net 10.10.0.0 gw 10.10.12.1 netmask 255.255.0.0",生效后,A主机居然可以Ping通主机B了,问题解决了,他也就匆忙离开了。

我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但不久我就发现A主机无法连上DNS Server了,要知道在路由表被修改之前是可以的。无奈之下,我只能自己尝试去搞定了。首先先注释掉rc.local中的那条新增静态路由,然后reboot系统,让系统恢复到之前的路由表配置(通过route命令增删的路由都是临时路由)。

接下来,就是查找各种资料,重新认知一下IP路由选择的原理。经典的《TCP/IP协议-卷1》一直躺在家中的书柜里,手头上只有《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Linux Administration Handbook)》这本书。不过还好,这本书也足够经典,里面对TCP/IP网络的讲解更实际,也更具可操作性。

说到路由,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IP地址。IP地址不是孤立的,或者说一个孤立的IP地址是信息不完整的。我们无法通过一个孤立的IP地址来确定下什么。我们需要将它与子网掩码结合一起来使用。掩码就是用来指示IP地址中网络地址部分和主机地址之间的边界的。举例来说:如果一台主机配置的IP地址为10.10.12.10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那么这台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的地址就是(10.10.12.105 & 255.255.255.0) = 10.10.12.0,而最后那个字节用于主机地址分配,主机编号可以从1到254(0是网络地址,255是该网络的广播地址)。这台主机与网内的其他主机可以直接通信,无需经由任何中间设备的转发,它网内的兄弟主机编号可以是104,106…等等。

好了,我们有了网络地址的概念了,一切就会变得好办多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A主机当前路由表(通过route或netstat -rn命令),看看它为何无法连到主机B。

-bash-3.2$ route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10.10.12.0      *               255.255.252.0   U     0      0        0 eth0
169.254.0.0     *               255.255.0.0     U     0      0        0 eth0
default         10.10.12.1      0.0.0.0         UG    0      0        0 eth0

这里有三条路由,与问题相关的是第一条和第三条。而169.254.0.0是zeroconf产生的IP地址,称为Link Local Addresses,Mac OS X, Windows和比较新的Linux都支持这类地址。其作用是无需配置即可联网,比DHCP还简单,不需要服务器,只要把电脑设备间用网线连接在一起即可。这条路由与本文无关,故这里一笔带过。

关于route命令结果中各个列的含义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来看一下当尝试从A主机向B主机发送数据包时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假设B主机的IP地址为10.10.13.222。当A主机构造好IP包后,会到路由表中查询路由。简单地说就是逐条路由匹配,直到匹配成功后,将IP包发往对应路由记录的Destinaion网络中去。如果没有匹配的路由,则将该包发往默认(default)路由对应的gateway设备。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会用10.10.13.222与各条路由记录匹配。如果10.10.13.222 & Genmask == Destination,我们就说匹配成功。显然通过计算,10.10.13.222和第一条路由记录就匹配成功了:10.10.13.222 & 255.255.252.0 = 10.10.12.1,那目的IP地址为10.10.13.222的IP包就会被发往网内。但是IP层的下面的链路层和物理层会发现10.10.13.222根本不属于本网络,发送失败。这就是为何从A主机无法ping通B主机的原因。再细致看看,原来是第一条路由的Genmask配置错了,本来应该配置为255.255.255.0,但是却配置成了255.255.252.0,这无意中为该物理网络做了"扩容"。修正后的路由表如下:

-bash-3.2$ route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10.10.12.0      *               255.255.255.0   U     0      0        0 eth0
169.254.0.0     *               255.255.0.0     U     0      0        0 eth0
default         10.10.12.1      0.0.0.0         UG    0      0        0 eth0

修正后,我们再来走一遍上述的流程。为到10.10.13.222的IP包匹配路由,经计算发现无可成功匹配的记录,则该IP包采用默认路由,也就是第三条路由,通过eth0网口转到10.10.12.1这个gateway设备上了。后者会将该IP包转发到10.10.13.0这个网络中去,这就实现了位于两个不同网络中的两台主机A与B之间的互联互通了。

另外要说的是上面这些路由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在Redhat Linux中,这些数据是在网卡初始化时由系统读取网卡配置文件而得来的。在Redhat中,网卡配置文件位于:/etc/systconfig/network-scripts下,文件名是ifcfg-eth0,…。

Ubuntu一年使用感受

今天是Ubuntu 11.04版本(Natty Narwhal)发布的正日子!想必全世界的Ubuntu Fans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兴奋上一阵儿。我接触Ubuntu这个Linux发行版较早,甚至可以追溯到Ubuntu 5.10。不过真正将Ubuntu作为我日常工作学习的第一操作系统还是在去年Ubuntu 10.04LTS版本发布之后。从那时起到现在整整有近一年时间了。这里我也来说说这一年来使用Ubuntu的感受。

初次使用Ubuntu的朋友可能都会被问到以下问题:

·你的Windows系统很奇怪啊,咋和我的不太一样呢?

·你用的是苹果操作系统吗?

·你为何不用Windows操作系统了呢?

·Ubuntu比Windows好在哪里呢?

实话实说,我接触Linux的初衷就是好奇。用惯了Windows,总想换个新鲜的环境。也许与我有类似想法的人会有不少。至于Windows和Ubuntu哪个更好?我倒是觉得没啥可比较的。两者诞生的背景不同、创造者集体认同的文化不同、设计思想的聚焦也不相同。非要将两者在个人电脑桌面领域分出一个高下未免有些狭隘。从全局来看,两者既是竞争对手,同时也可以相互补充。关键在于你的需求以及你对两个系统背后文化的认同。如果你只是使用过其中一种系统的话,那你就更没有发言权了。你没有深入地使用过Linux,你又怎么能体会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呢!至于媒体上所宣传的Linux免费、病毒少以及比Windows安全等等特性,我觉得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这些都不能构成实际的吸引力,却颇有些噱头的意思在里面,至少免费这一项在大陆是不成立的,具体原因你是懂的。

Linux是大势所趋,这里倒不是针对桌面领域,而是其全局竞争力,是指对整个IT产业的影响。前不久Linux也刚刚过完自己20周岁的生日。媒体一致认为Linux已经战胜了Windows,观点依旧片面,但不可否认的是Linux已经渗透到了整个行业的各个角落,这个是桌面老大Windows所无法比拟的。想像一下:全世界的有多少数据中心的节点上跑的是某个Linux发行版或自定制版的Linux版本,而又有多少个节点跑的是Microsoft的Windows Server呢?恐怕只有Microsoft自己的数据中心有吧。在嵌入式领域Linux更是独领风骚。

有些跑题了,我们言归正传,说Ubuntu的使用感受。如果说目前的Ubuntu在桌面领域已经超越了Windows,那肯定是谎话。实际上的情况是与桌面老大Windows相比,号称最流行的Linux桌面发行版的Ubuntu依旧有着很大差距。当然这些差距是可以理解的。毕竟Windows是在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下面由成千上万的精英花了十多年专职打造出来的,而Ubuntu则只是一个Linux发行版而已。按Eric S.Raymond的观点:前者是大教堂中的产物,后者则是集市中人们智慧的结晶。

在使用Ubuntu 10.04的过程中积累以下使用感受:

1、Ubuntu系统兼容性差

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是所有机器都可以成功安装Ubuntu的,有些时候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无奈的退回到以前的系统。虽然我自己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我的机器乃是ThinkPad X60),但是耳闻目睹的失败案例倒有不少。

2、Ubuntu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稳定和可靠。 

我们在使用Windows时偶尔会遇到蓝屏,这样的场景我在Ubuntu下也时有发生。有些时候运行一些桌面应用也会导致桌面系统崩溃。

3、缺少厂商积极的驱动支持

很多Linux自带的驱动程序都不是相应设备厂商提供的,这样会导致设备性能无法发挥到最优。另外新设备的驱动无法及时提供会导致这些设备在Ubuntu下无法使用。

4、升级风险较大

这个我还是有亲身体会的。在10.04之后,我曾经多次升级过内核,从2.6.32-24到2.6.32-27再到2.6.32-30,每次升级后系统总会有些奇怪的问题发生:比如无线路由升级后频繁断连、窗口切换变得迟钝等等。虽然之前发布过10.10版本,但是我尚未敢尝试直接升级,因为社区里的很多人反映升级后系统无法启动或启动后出现各种故障或某些设备无法使用等情况。

5、残留的Bug不少

虽说Windows发行版也有诸多Bug,不过Ubuntu有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休眠根本无法使用、启动应用程序的记录注销前会话功能无法取消等等。

6、优质桌面应用相对匮乏

现有的桌面应用的表现(性能、美观和易用性)尚无法与Windows上的一些知名应用相提并论。比如Ubuntu下的OpenOffice很是让人失望,让我不得不开始怀念起Ms Office。

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怎么都是糟糕的体验呢?那Ubuntu就没啥优点了吗?不是这样的。Ubuntu专有特性你可以参考Ubuntu官方的宣传文档。而我想说的是Ubuntu或Linux最大的优点就是其开放性以及其尚不完善的状态。开放性让你可以深入挖掘到Linux背后的任何一个细节并作出你的修改;另外正是由于其不完善,作为程序员的我们才有了用武之地,不是吗!

通过这一年来的使用,我发现Ubuntu真正进入大众生活还为时尚早,即使以后做到了,可能最终也无法达到Windows或Apple的Mac OS在个人电脑桌面领域所达到的高度。不过对于一名程序员来说,Ubuntu或任何一个其他Linux发行版却是极其适宜的,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掌控一切,不过前提是你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挖掘Ubuntu、挖掘Linux。

Ubuntu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Linux发行版。使用Ubuntu是自发的,放弃Ubuntu也是自发的。如果你不认同Ubuntu演进计划,你大可尝试一下其他发行版,比如FedoraArchOpenSuse等。使用Ubuntu的人都是有一些Geek精神的,所以转到其他Linux发行版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进阶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