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Golang 下的文章

Go项目目录该怎么组织?官方终于出指南了!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3/10/05/the-official-guide-of-organizing-go-project

长久以来,在Go语言进阶的学习和实践之路上,Go项目目录究竟如何布局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Go官方针对这个问题迟迟没有给出说法,更没有提供标准供大家参考。仅有Go语言项目技术负责人Russ Cox在一个开源项目的issue中给出了他关于Go项目结构的最小标准布局的想法

熟悉我的博客/公众号的读者可能会知道,关于Go项目目录布局,我在以往文章中曾写过多次。在我的纸版书《Go语言精进之路》、极客时间的专栏Go语言第一课以及Go高级工程师训练营中,对Go项目目录组织与布局方式也都有过全面系统地说明。

我虽然很努力为大家答疑,提供的建议也很具参考价值,但这仅是我的个人观点,权威性有限,大家依然期待Go官方的说法。

近期Go官方文档集合中新增了一篇名为“Organizing a Go module”的文档,细读之后,我发现这不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Go项目目录布局的官方指南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看看这份官方指南,看看官方推荐的Go项目目录布局是什么样子的。

1. Go项目的类型

我们知道Go项目(project)一般有两类:library和executable。library是以构建库为目的的Go项目,而executable则是以构建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为目的的Go项目。

“Organizing a Go module”这篇文档也是按照Go项目类型为Gopher提供项目布局建议的。这篇文档将library类的项目叫作package类,executable类的项目叫作command。下面的示意图展示了“Organizing a Go module”这篇文档的说明顺序:

从图中看到,“Organizing a Go module”这篇文档总共给出7种项目的布局建议。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看一下。

2. 官方版Go项目目录布局指南

2.1 basic package

我们先从package类开始。最简单的package类的Go项目是basic package,下面就是一个basic package类的项目目录布局的示例: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odname.go
└── modname_test.go

或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odname.go
├── modname_test.go
├── auth.go
├── auth_test.go
├── hash.go
└── hash_test.go

我们看到basic package类项目非常简单,repo下面只有一个导出package,这个package包含一个或多个包源文件。以repo托管在github上为例,如果这个repo的url为github.com/someuser/modname,那么该repo下的module root和导出package的导入路径通常与repo url一致,都为github.com/someuser/modname。

你的代码要依赖该module,直接通过下面import语句便可以将该module导入:

import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

注:本文的Go项目目录布局示例均来自或改自“Organizing a Go module”那篇文档。

2.2 basic command

和basic package一样,basic command类项目是以构建可执行二进制程序为目的的Go项目中最简单的一类。下面是basic command类项目的一个示例: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ain.go

或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ain.go
├── auth.go
├── auth_test.go
├── hash.go
└── hash_test.go

从示例我们可以看到,basic command类项目的repo下面只可构建出一个可执行文件,main函数放在main.go中,其他源文件也在repo根目录下,并同样放在main包中。

还是以repo托管在github上为例,如果这个repo的url为github.com/someuser/modname,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命令安装这个command的可执行程序:

$go install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latest

2.3 package with supporting packages

稍复杂或规模稍大的一些package类项目,会将很多功能分拆到supporting packages中,并且通常项目作者是不希望导出这些supporting packages的,这样这些supporting packages便可以不作为暴露的API的一部分,后续重构和优化起来十分方便,对package的用户也是无感的。这样Go官方建议将这些supporting packages放入internal目录

注:internal目录是Go 1.4版本引入的机制,简单来说放在internal中的包是local的,不能导出到module之外,但module下的某些内部代码可以导入internal下的包。如今一般都会将internal放在项目的根目录下,所以项目下的所有代码都可以导入internal下的包。

下面是一个带有supporting packages的package类项目的目录布局示例: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odname.go
├── modname_test.go
└── internal/
    ├── auth/
    │   ├── auth.go
    │   └── auth_test.go
    └── hash/
        ├── hash.go
        └── hash_test.go

modname.go或modname_test.go可以通过下面导入语句使用internal下面的包:

import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internal/auth"

2.4 command with supporting packages

有了package with supporting packages的说明后,再来看command with supporting packages就更简单了,下面是一个示例: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ain.go
└── internal/
    ├── auth/
    │   ├── auth.go
    │   └── auth_test.go
    └── hash/
        ├── hash.go
        └── hash_test.go

和package with supporting packages不同的是,main.go使用的包名为main,这样Go编译器才能将其构建为command。

2.5 multiple packages

作为一个库项目,作者可能要暴露不止一个package,可能是多个packages。这不会给Go项目目录布局带来过多复杂性,我们只需多建立几个导出package的目录就ok了。下面是一个multiple packages的示例: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odname.go
├── modname_test.go
├── auth/
│   ├── auth.go
│   ├── auth_test.go
│   └── token/
│       ├── token.go
│       └── token_test.go
├── hash/
│   ├── hash.go
│   └── hash_test.go
└── internal/
    └── trace/
        ├── trace.go
        └── trace_test.go

我们看到这个示例在repo(以托管在github.com/user/modname下为例)顶层放置了多个导出包:

github.com/user/modname
github.com/user/modname/auth
github.com/user/modname/hash

并且顶层的auth目录下还有一个二级的导出包token,其导入路径为:

github.com/user/modname/auth/token

所有这些导出包的supporting packages还是按惯例放在了internal目录下,比如:github.com/user/modname/internal/trace,这些包是local的,不能被该module之外的代码所依赖。

2.6 multiple commands

有multiple packages类型的项目,就会有multiple commands类的项目,下面是一个这类项目的示例: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prog1/
│   └── main.go
├── prog2/
│   └── main.go
└── internal/
    └── trace/
        ├── trace.go
        └── trace_test.go

这个示例将每个command放置在一个单独的目录下(比如prog1、prog2等),supporting packages和之前的建议一样,统一放到internal下面。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下面步骤来编译command:

$go build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prog1
$go build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prog2

command的用户通过下面步骤可以安装这些命令:

$go install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prog1@latest
$go install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prog2@latest

2.7 multiple packages and commands

最后我们来看看最复杂的一种项目类型:multiple packages and commands,即在同一个项目下面,既有多个可导出的packages,又有多个commands。下面是一个此类复杂项目的示例:

project-root-directory/
├── go.mod
├── modname.go
├── modname_test.go
├── auth/
│   ├── auth.go
│   ├── auth_test.go
│   └── token/
│       ├── token.go
│       └── token_test.go
├── hash/
│   ├── hash.go
│   └── hash_test.go
├── internal/
│       └── trace/
│           ├── trace.go
│           └── trace_test.go
└── cmd/
    ├── prog1/
    │   └── main.go
    └── prog2/
        └── main.go

我们看到:为了区分导出package和command,这个示例增加了一个专门用来存放command的cmd目录,prog1和prog2两个command都放在这个目录下。这也是Go语言的一个惯例。

这样,这个示例项目既导出了下面的包:

github.com/user/modname
github.com/user/modname/auth
github.com/user/modname/hash

又包含了两个可安装使用的command,用户按下面步骤安装即可:

$go install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cmd/prog1@latest
$go install github.com/someuser/modname/cmd/prog2@latest

3. 小结

经过对“Organizing a Go module”的文档这篇Go官方项目目录布局指南的学习,我发现指南中的建议与我个人在以往文章、书和专栏中对Go项目目录布局的建议非常相近,几乎一致,唯独不同的是在pkg目录的使用上。

在multiple packages类型项目中,如果要导出的package非常多,那么项目顶层目下会有大量的目录,这让项目顶层目录显得很“臃肿”,我个人建议将这些导出包统一放置到project-root-directory/pkg下面,这样项目顶层目录就会显得很简洁。

注:无论是“Organizing a Go module”这篇文档中的官方建议,还是我个人对Go项目目录布局的建议,针对的都是Go项目的基础布局。而像很多Gopher经常问的采用DDD、clean architecture或Hexagonal Architecture(六边形架构)设计的项目的目录布局是一种业务层面的布局,是在基础布局之上进行再设计的,不在本篇的说明范围之内。


“Gopher部落”知识星球旨在打造一个精品Go学习和进阶社群!高品质首发Go技术文章,“三天”首发阅读权,每年两期Go语言发展现状分析,每天提前1小时阅读到新鲜的Gopher日报,网课、技术专栏、图书内容前瞻,六小时内必答保证等满足你关于Go语言生态的所有需求!2023年,Gopher部落将进一步聚焦于如何编写雅、地道、可读、可测试的Go代码,关注代码质量并深入理解Go核心技术,并继续加强与星友的互动。欢迎大家加入!

img{512x368}
img{512x368}

img{512x368}
img{512x368}

著名云主机服务厂商DigitalOcean发布最新的主机计划,入门级Droplet配置升级为:1 core CPU、1G内存、25G高速SSD,价格5$/月。有使用DigitalOcean需求的朋友,可以打开这个链接地址:https://m.do.co/c/bff6eed92687 开启你的DO主机之路。

Gopher Daily(Gopher每日新闻) – https://gopherdaily.tonybai.com

我的联系方式:

  • 微博(暂不可用):https://weibo.com/bigwhite20xx
  • 微博2:https://weibo.com/u/6484441286
  • 博客:tonybai.com
  • github: https://github.com/bigwhite
  • Gopher Daily归档 – https://github.com/bigwhite/gopherdaily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

聊聊Go与依赖注入

本文永久链接 – https://tonybai.com/2023/09/28/dependency-injection-with-go

如果你读过Robert C. Martin《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书的封皮见下图),那么你一定知道经典的SOLID设计原则中的“D”: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DIP)。

依赖倒置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阐述了高层模块和低层模块的依赖关系应该倒置(如下图),也就是: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依赖倒置原则实际上就是对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IoC)这一概念的阐述,而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是实现控制反转的一种机制。所以可以说,依赖倒置原则是设计级的指导思想,它提出了正确的依赖关系;而依赖注入是实现级的具体设计模式,它将组件的依赖关系控制权移到了外部,实现了组件之间的解耦,是对依赖倒置原则的一种实现手段。

依赖注入可以帮助你开发出松耦合的代码,松耦合使代码更易于维护

《Go语言包设计指南》一文中,我们提到过:在Go中,耦合发生在包这一层次。而在Go代码层面最低的耦合是接口耦合。在Go中,接口的实现是隐式的,即a包实现b包中定义的接口时是不需要显式导入b包的,我们可以在c包中完成对a包与b包的组装,这样c包依赖a包和b包,但a包与b包之间没有任何耦合。那么负责组装a包与b包的c包能否在代码层面消除掉对a和b的依赖呢?这个就很难了。不过我们可以使用依赖注入技术来消除在代码层面手动基于依赖进行初始化或创建时的复杂性,在中大型的程序中,依赖注入的优点更能得到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聊聊Go中依赖注入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初步认识一下两个在Go社区认可度较高的Go依赖注入框架。

1. 手动注入

我们先建立一个符合DIP原则的例子,其依赖关系如下图:

这里有三个“模块”,从高到低分别为Service、BussinessLogic和DatabaseAccess。Service是一个接口,其实现ServiceImpl依赖BussinessLogic接口。Business是BussinessLogic的实现,它还依赖DatabaseAccess接口。Database则是DatabaseAccess接口的实现。

围绕这一示例,我们分别用手动组装和依赖注入框架演示一下如何实现注入,先来看一下手动组装与注入。

下面是示例的项目结构布局:

./manual
└── demo/
    ├── Makefile
    ├── business/
    │   └── business.go
    ├── database/
    │   └── database.go
    ├── go.mod
    ├── main.go
    └── service/
        └── service.go

manual/demo目录下的service、business和database包下面包含了导出的接口与其具体实现的定义。这里将这些包的代码列出来,这些代码在后续应用依赖注入工具的示例中也是保持不变的:

//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manual/demo/service/service.go

package service

import "demo/business"

// Service interface
type Service interface {
    HandleRequest() string
}

// ServiceImpl struct
type ServiceImpl struct {
    logic business.BusinessLogic
}

// Constructor
func NewService(logic business.BusinessLogic) *ServiceImpl {
    return &ServiceImpl{logic: logic}
}

// Implement HandleRequest()
func (s ServiceImpl) HandleRequest() string {
    return "Handled request: " + s.logic.ProcessData()
}

//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manual/demo/business/business.go

package business

import (
    "demo/database"
)

// BusinessLogic interface
type BusinessLogic interface {
    ProcessData() string
}

// Business struct
type Business struct {
    db database.DatabaseAccess
}

// Constructor
func NewBusiness(db database.DatabaseAccess) *Business {
    return &Business{db: db}
}

// Implement ProcessData()
func (b Business) ProcessData() string {
    return "Business logic processed " + b.db.GetData()
}

//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manual/demo/database/database.go

package database

// DatabaseAccess interface
type DatabaseAccess interface {
    GetData() string
}

// Database struct
type Database struct{}

func NewDatabase() *Database {
    return &Database{}
}

// Implement GetData()
func (db Database) GetData() string {
    return "Data from database"
}

service.Service是直面client的接口。于是在main函数中,我们实例化一个Service的实现并传给Client,后者调用Service的HandleRequest方法触发全流程。service.NewService的调用依赖一个实现了business.BusinessLogic接口的实例,我们在调用NewService之前还需要调用business.NewBusiness创建一个实现了business.BusinessLogic接口的实例;business.NewBusiness的调用依赖一个实现了database.DatabaseAccess接口的实例,我们在调用NewBusiness之前需要调用database.NewDatabase创建一个实现了database.DatabaseAccess接口的实例。

这就是手工组装的现实:我们要记住“模块”间的依赖关系,并手动创建对应实例以满足这种依赖。下面是main函数的代码:

//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manual/demo/main.go

package main

import (
    "demo/business"
    "demo/database"
    "demo/service"
    "fmt"
)

// Client struct
type Client struct {
    service service.Service
}

// Constructor
func NewClient(service service.Service) *Client {
    return &Client{service: service}
}

// Call service
func (c Client) MakeRequest() string {
    return "Client request: " + c.service.HandleRequest()
}

func main() {
    // make dependency injection manually
    db := database.NewDatabase()
    busi := business.NewBusiness(db)
    svc := service.NewService(busi)
    client := NewClient(svc)

    fmt.Println(client.MakeRequest())
}

编译运行上述示例的结果如下:

$cd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manual/demo
$make
$./demo
Client request: Handled request: Business logic processed Data from database

这种为了满足依赖而进行的手工实例创建的行为,在一些小型或演示型程序中还可以自诩为straightforward,但在拥有上百个包的大型程序中,这种为了组装而进行的创建行为就会因多点发生、依赖众多而显现出“复杂性”和难于维护。为了保持代码的松耦合还要降低组装创建行为的复杂度,依赖注入工具被引入,并且往往代码库越庞大,引入DI的好处就越发明显。松耦合带来的好处并不总是立竿见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代码库复杂性的增加,这些好处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注:大家不要进入这样的误区:“采用依赖注入工具的代码就一定是符合DIP原则的松耦合的代码”。至少在Go中,不符合DIP原则的代码(比如没有建立接口抽象)也可以使用依赖注入工具来进行依赖的创建和模块间的组装。

Go社区(尤其是一些大厂)提供了一些Go依赖注入工具,比如:Google wireuber Fxfacebook inject等。这些工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代码生成技术的编译期依赖注入,另一类则是利用反射技术的运行时依赖注入

下面我们分别以编译器依赖注入的Google wire和运行时依赖注入的uber fx为例来看看如何通过依赖注入工具来完成依赖模块的组装(assembly)。

注:facebook的inject已经public archived;google wire目前的开发也不是很active,wire团队给出的理由是要保持wire足够简单并认为从v0.3.0开始,wire已经是功能特性完备的了,目前不接受新feature,仅接受bug报告和修复的补丁pr。只有uber的fx还处于非常积极的开发状态,uber宣称fx是经过uber生产验证的:uber几乎所有的Go服务都是建立在Fx基础之上的。

2. google/wire:编译期的依赖注入

wire是由Google Go Cloud开发包团队于2018年下旬开源的Go编译期依赖注入工具,与uber fx、facebook的inject等使用反射在运行时注入不同的是,wire灵感来自Java的Dagger 2,使用的是代码生成技术,而不是反射或服务定位器(service locator)技术。

相较于运行时依赖注入,编译期间注入的最大好处就是生成的依赖注入和组装的代码是对你可见的,没有任何背后的“魔法”。这便于在编译期捕捉到注入过程的错误,也便于代码的调试。

此外,wire团队认为编译期注入可以避免依赖膨胀。Wire生成的代码只会导入所需的依赖项,因此,你的二进制文件不会有未使用的导入。运行时依赖项注入在运行时之前无法识别未使用的依赖项。

下面我们就用wire注入来改造一下上面的示例。

注:安装wire命令为go install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latest 。

相对于manual那个示例,我们在main包下面增加一个新文件wire.go:

//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wire/demo/wire.go

//go:build wireinject
//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 wire.go

import (
    "demo/business"
    "demo/database"
    "demo/service"

    "github.com/google/wire"
)

func InitializeService() service.Service {
    wire.Build(service.NewService,
        wire.Bind(new(service.Service), new(*service.ServiceImpl)),
        business.NewBusiness,
        wire.Bind(new(business.BusinessLogic), new(*business.Business)),
        database.NewDatabase,
        wire.Bind(new(database.DatabaseAccess), new(*database.Database)),
    )
    return nil
}

我们看到wire.go中提供了一个InitializeService函数,用于为main函数中的Client实例提供一个service.Service接口的具体实现。但是在这个函数中我们并没有像manual中那样手工调用NewService等来创建实例,我们仅仅是将各个“模块”Service、BussinessLogic以及DatabaseAccess的实例的创建函数传给了wire.Build函数。另外我们看到wire.go这个源文件使用了build tag,这个文件仅仅是用于代码生成,并不会参与到最终的代码编译过程中,这也是InitializeService函数的返回值随意设置为nil的原因,这个nil在代码生成过程中会被忽略并替换掉。

注:为什么要使用wire.Bind?我们示例中的各个模块的NewXXX函数接受的参数都为接口类型,返回的都是具体的类型实例,这符合Go的惯例。但如果不使用wire.Bind,wire将无法知道NewXXX依赖的接口类型参数该如何创建!通过wire.Bind告诉wire某个接口类型参数,比如service.Service,可由创建如*service.ServiceImpl的类型替代。关于Binding Interfaces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考wire官方文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wire命令生成代码,完成注入过程:

$cd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wire/demo
$wire
wire: demo: wrote /Users/tonybai/Go/src/github.com/bigwhite/experiments/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wire/demo/wire_gen.go

wire工具基于wire.go生成了wire_gen.go文件,在该示例中,wire_gen.go的内容如下:

// Code generated by Wire. DO NOT EDIT.

//go:generate go run github.com/google/wire/cmd/wire
//go:build !wireinject
// +build !wireinject

package main

import (
    "demo/business"
    "demo/database"
    "demo/service"
)

// Injectors from wire.go:

func InitializeService() service.Service {
    databaseDatabase := database.NewDatabase()
    businessBusiness := business.NewBusiness(databaseDatabase)
    serviceImpl := service.NewService(businessBusiness)
    return serviceImpl
}

看一下wire生成的代码,和我们在manual中手动组装的代码基本是一样的。基于这份代码,我们调整一下main函数,主要是去掉手动组装的过程,改为直接调用InitializeService:

//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wire/demo/main.go

func main() {
    // make dependency injection by code generated by wire
    svc := InitializeService()
    client := NewClient(svc)
    fmt.Println(client.MakeRequest())
}

运行一下wire注入这个demo,其结果与manual demo是一致的:

$cd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wire/demo
$make
$./demo
Client request: Handled request: Business logic processed Data from database

关于wire,这里仅是作了“浅尝辄止”的介绍。要想深入了解wire的功能特性,可以阅读Wire tutorialWire User Guide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使用uber/fx来实现依赖注入。

3. uber/fx:运行时的依赖注入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uber应该是先开源的dig,再有的fx。dig是基于反射的依赖注入工具包,而fx则是由dig支撑的依赖注入框架。对应普通Go开发者而言,直接使用fx就对了。

下面是使用fx实现上面示例依赖注入的代码,我们只需要改造一下main.go:

// dependency-injection-examples/fx/demo/main.go

func main() {
    app := fx.New(
        fx.Provide(
            fx.Annotate(
                service.NewService,
                fx.As(new(service.Service)),
            ),
        ),
        fx.Provide(
            fx.Annotate(
                business.NewBusiness,
                fx.As(new(business.BusinessLogic)),
            ),
        ),
        fx.Provide(
            fx.Annotate(
                database.NewDatabase,
                fx.As(new(database.DatabaseAccess)),
            ),
        ),

        fx.Invoke(func(svc service.Service) {
            client := NewClient(svc)
            fmt.Println(client.MakeRequest())
        }),
        fx.NopLogger, // no fx log output
    )

    app.Run()
}

我们在main函数中,使用fx.Provide注册了所有依赖类型的实例的构造方法(NewXXX),然后将我们要执行的代码放入一个匿名函数,并传给fx.Invoke。当我们运行程序时,fx会在内存中构建对象调用依赖图,并使用Provide中注册的类型实例的构造方法构造实例,完成依赖注入和代码组装,然后运行传给Invoke的函数。

在向fx.Provide传递NewXXX时,我们使用了fx.Annotate,其目的与在wire示例中使用wire.Bind一样,即将一个类型实例转换为接口类型,以满足参数为接口类型的NewXXX的依赖所需。关于fx.Annotate的详细说明,可参考fx的官方文档。

上述使用fx示例还有两处要提及一下,一个是使用fx.NopLogger关闭fx框架自身的日志输出;另外一个则是上述示例run起来后并不会自动退出,只有当按下ctrl+c后,程序才会因收到系统退出信号而退出!

对比fx和wire,你可能也发现了这样一点:fx将很多工作放到了“背后隐蔽处”,如果你不了解fx框架的运行机理,你很难使用好fx框架;而wire生成的代码就是编译到程序中的代码,没有额外的“魔法”。

当然fx不仅提供了Provide、Annotate、Invoke,其他一些功能特性大家可以自行到官方文档阅读并理解使用。

4. 小结

依赖注入常用来解决软件模块之间高度耦合的问题。传统的程序设计中,一个模块直接new或者静态调用另一个模块,这使得模块之间产生了强耦合。依赖注入将模块创建和注入的控制权移交给外部,由外部动态地将某个实现类实例注入到需要它的模块中。这样实现了模块之间的松耦合。

如果你来自Java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群体,你对依赖注入肯定不陌生。

但是在Go社区,我觉得依赖注入并非惯用法。Go社区很多人崇尚“You often don’t need frameworks in Go”这样的信条。但凡引入一个框架,都会带来学习和理解上的额外负担,Go依赖注入框架亦是如此。

究竟是否使用依赖注入,完全取决于你在开发过程中的权衡和取舍。

如果你决定使用依赖注入,wire和fx都是你可选择的框架。就目前情况来看,fx是目前开发最active、历经生产考验最多的Go依赖注入框架,不过要想用好fx,必须深入理解fx的运行机制和底层原理,这又会带来一定的学习负担。

本文涉及的Go源码,可以在这里下载。

5. 参考资料


“Gopher部落”知识星球旨在打造一个精品Go学习和进阶社群!高品质首发Go技术文章,“三天”首发阅读权,每年两期Go语言发展现状分析,每天提前1小时阅读到新鲜的Gopher日报,网课、技术专栏、图书内容前瞻,六小时内必答保证等满足你关于Go语言生态的所有需求!2023年,Gopher部落将进一步聚焦于如何编写雅、地道、可读、可测试的Go代码,关注代码质量并深入理解Go核心技术,并继续加强与星友的互动。欢迎大家加入!

img{512x368}
img{512x368}

img{512x368}
img{512x368}

著名云主机服务厂商DigitalOcean发布最新的主机计划,入门级Droplet配置升级为:1 core CPU、1G内存、25G高速SSD,价格5$/月。有使用DigitalOcean需求的朋友,可以打开这个链接地址:https://m.do.co/c/bff6eed92687 开启你的DO主机之路。

Gopher Daily(Gopher每日新闻)归档仓库 – https://github.com/bigwhite/gopherdaily

我的联系方式:

  • 微博(暂不可用):https://weibo.com/bigwhite20xx
  • 微博2:https://weibo.com/u/6484441286
  • 博客:tonybai.com
  • github: https://github.com/bigwhite

商务合作方式:撰稿、出书、培训、在线课程、合伙创业、咨询、广告合作。

如发现本站页面被黑,比如:挂载广告、挖矿等恶意代码,请朋友们及时联系我。十分感谢! Go语言第一课 Go语言精进之路1 Go语言精进之路2 Go语言编程指南
商务合作请联系bigwhite.cn AT aliyun.com

欢迎使用邮件订阅我的博客

输入邮箱订阅本站,只要有新文章发布,就会第一时间发送邮件通知你哦!

这里是 Tony Bai的个人Blog,欢迎访问、订阅和留言! 订阅Feed请点击上面图片

如果您觉得这里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捐赠 ,加油后的Tony Bai将会为您呈现更多精彩的文章,谢谢!

如果您希望通过微信捐赠,请用微信客户端扫描下方赞赏码:

如果您希望通过比特币或以太币捐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比特币:

以太币:

如果您喜欢通过微信浏览本站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本站官方微信订阅号“iamtonybai”;点击二维码,可直达本人官方微博主页^_^:
本站Powered by Digital Ocean VPS。
选择Digital Ocean VPS主机,即可获得10美元现金充值,可 免费使用两个月哟! 著名主机提供商Linode 10$优惠码:linode10,在 这里注册即可免费获 得。阿里云推荐码: 1WFZ0V立享9折!


View Tony Bai's profile on LinkedIn
DigitalOcean Referral Badge

文章

评论

  • 正在加载...

分类

标签

归档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