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所见即所得”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很多前沿性的资料,发觉在头脑中形成了很多“思维”的孤岛,这些孤岛很无序,我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的出现的,好像一夜间都浮出了“海平面”,我很难将它们连接起来。本篇blog中我想说的也是我一个思维孤岛的展现。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WYSIWYG
提到“所见即所得”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发明人Charles Simonyi。
20世纪70年代作为Xerox公司设在 Palo Alto 的研究中心的一名科学家,Simonyi发明了第一个文字处理软件Bravo, 它在屏幕上准确显示出文件打印的效果,即通常所说的“所见即所得”(WYSIWYG)。后来,Simonyi加入了微软。在微软,他是公司的主要设计者,领导了Word和Excel的研发。现在的Simonyi已离开微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Intentional Software(意图软件)。Simonyi已经足够富有,在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他名列第209,驱使他的动力是他的梦想。
Simonyi曾说:
- “软件要像PowerPoint演示那样容易编辑”
- “让代码看起来象设计”
- Simonyi 描述生成程序的新模型时说“它看起来很像PowerPoint的调色板,任何人都可用它制作幻灯片,把文本、图表或图像粘贴到一个直观的但又是虚拟的工作空间的不同位置”
“What you design is what you get”- WYDIWYG
另一种“所见即所得”- “所设计即所得”,不知道这样概括是否得当,也许我的理解只能到达这个地步,我停留在我的“思维”孤岛上,我的目光还到达不了太远的地方。
自己也很难详细阐述我的理解,在见识了了诸如LOP(Language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语言编程)、DSL(Domain Specific Language,领域专用语言)和MDA(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模型驱动构架)等等或被捧为“银弹”或被讥讽为“吹嘘”的种种概念后,我突然觉得也许我们现阶段想要的可能就是这个“WYDIWYG”,也许还不全是它。
也许在未来还有“What you require is what you get”,那种直接将需求转变为可运行的软件,在目前看来还是遥不可及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