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uildc使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需求暴露了出来。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组的小兄弟又对buildc进行了一些改造,这些变化如下:

1、支持将多个子工程打包到一个安装包中

最初buildc的设计思想是为每个子工程单独制作安装包,这样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在对现有N个工程进行构建脚本改造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工程间存在严重 依赖,比如工程A是一个业务级公共库工程,工程B和工程C都依赖工程A构建后生成的静态共享库。而工程A又无法被当成第三方库处理,这给我们的安装包构建 制造了难题。我们的解决方法就是改造安装包工程的setup.cfg文件,让其支持多source。从正规语义上来讲,我们这么做将使得buildc支持 将多个子工程打包到一个安装包中,而间接的作用则是解决了上述有依赖关系的工程安装包制作的问题,虽然看起来不那么美。

修改后,setup.cfg中配置就变成下面这种情况了:

source = [
  {
     "trunk"          : "svn://10.10.15.56:4444/cn/trunk/A",
     "binary_prefix"  : "fooA"
  },

  {
    "trunk"          : "svn://10.10.15.56:4444/cn/trunk/B",
    "binary_prefix"  : "fooB"
  }
]

不过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A工程的构建结果是一个.a文件,按照原buildc处理流程,该.a文件会被放入安装包中的app目录下,但这不是我们想要 的,.a文件是不应该放入安装包的。与此同时,一些子工程的输出是.so文件,按照最初的规划,这些.so文件应该被放入deps目录,而原buildc 默认都是放在app目录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给source做了"属性扩容" – 增加了一个可选的pack_path字段。

source = [
  {
     "trunk"          : "svn://10.10.15.56:4444/cn/trunk/A",
     "binary_prefix"  : "fooA"
     "pack_path" : ""
  },

  {
    "trunk"          : "svn://10.10.15.56:4444/cn/trunk/B",
    "binary_prefix"  : "fooB"
  },

  {
    "trunk"          : "svn://10.10.15.56:4444/cn/trunk/C",
    "binary_prefix"  : "fooC"
    "pack_path" : "deps"
  }
]

这个示例中,A工程pack_path的值为"",buildc将忽略A工程的输出文件,B工程没有配置pack_path,则buildc默认将B工程 的输出文件放入app目录;而C工程明确为pack_path赋了值,buildc会将C工程输出文件放入deps目录。

buildc原本支持在命令行输入工程源码库地址(–tag=YOUR_SOURCE_TAG),现在依旧支持。一旦命令行指定了工程地 址,buildc将不会理睬setup.cfg中source中配置的各个源码库路径,将从命令行指定的工程地址处取得最新源码,但暂无法指定 pack_path,默认会将构建结果放入app目录。

2、打包时自动生成VERSION文件

buildc在执行pack build后,自动在安装包中生成一个VERSION文件。该文件中包含与安装包匹配的平台信息(包括CPU体系、OS类型等)以及构建时的一些版本信 息。该文件除了便于安装包使用人员查看安装包相关版本信息之外,还可以用作安装包在目标平台进行约束检测的依据。如果你的安装包是for x86-64 linux的,那么宕操作人员误将该安装包部署到Solaris 10 for sparc平台时,安装包中的deps_check.py脚本会比对当前平台信息与VERSION文件中携带的信息,发现不匹配,则报错并停止程序的安 装。

3、其他

该版本buildc还提供了一些脚本的详细示例,如env_gen.py、deps_check.py。另外从Make.rules.in模板中去除了硬编码的-D_DEBUG定义。

© 2012, bigwhite. 版权所有.

Related posts:

  1. 为buildc添加安装包制作相关功能
  2. buildc 0.1.4版本发布
  3. buildc 0.1.5版本发布
  4. buildc 0.1.8版本发布
  5. buildc 0.1.7版本发布